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研究人员在小型哺乳类隐存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23 10:19:0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组通过多年来对中国西南山地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狭域分布的隐存种是该地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并为复杂景观环境中的多样性形成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和检测方案。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生物地理学会会刊上。

中国西南山地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尽管学界一致认为独特环境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但以往的研究过度借用青藏高原隆升和隔离分化模型来解释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形成。

为解释为何景观复杂度高的地区利于形成遗传上高度分化但形态上却难以区分的新物种(即:隐存种现象)。研究人员以亚洲鼩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集自西南山地不同地区的近200号样本进行谱系地理分析,发现目前分类系统上能够区分出来的5个形态学种实际上至少包括15个独立演化的支系。亚洲鼩鼹依赖中国西南山地中呈“天空之岛”状分布的润凉地带,不同支系在彼此隔离的环境中仍然受到相似的环境压力,因此导致形态上缺乏变异,最终形成隐存种。

记者 季征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