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高原“宝石花”为什么这样红
      发布时间:2018-05-25 10:53:4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宝石花又名石莲花,花语是“永不凋谢的爱”。

云南石化员工人人胸前都有一朵宝石花,这是中国石油的标识。

2010年3月,云南石化开工建设,随着第一批建设管理大军奔赴而来,这朵美丽的宝石花在红土高原深深扎下根来。

“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传承了中国“石油精神”的基因密码,“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汲取了红土高原的充足养料,栉风沐雨,云南石化快速成长,绽放妍丽的花儿。

今年3月16日,云南石化举行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工程建设总结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金彦江一番话感人肺腑:“广大干部员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炼厂,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建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养成了凝心聚力、成就事业的文化氛围,创造了云南石化发展史上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奠定了云南石化的发展事业,开启了云南石化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红土高原谱写“石油精神”新篇章

50多年前,在我国东北的松辽盆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培育出了“三老四严”石油人精神——“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石油工业开发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正是在“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战胜物质的匮乏、环境的险恶、差距的鸿沟,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

2016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在石油战线激荡起广泛回响,更激励扎根红土高原、开辟崭新天地的云南石化人不断从石油精神中汲取营养力量,追忆传统、传承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石油事业不断发展。

最初来到云南炼油项目开工建设的,是来自中国石油系统20多家单位的7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汇集在项目建设工地上庄严誓师,立志在红土高原上建成一座全世界唯一高海拔地区的千万吨炼油厂。

从此,红土高原上谱写“石油精神”的新篇章。

在工业支撑相对薄弱的边疆高原省份,新建大型炼油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达4年的项目建设中,旱季是漫天红尘,雨季时到处是泥泞;工地上是交叉作业的高难度挑战,面对的是工期紧任务重的高效要求……云南石化人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日以继夜、忘我工作,干部员工尤其是一线人员,在烈日下考验,在雨水中淬炼,任劳任怨,连续作战;在投料试车和开工投产阶段,所有参战人员团结协作、拼搏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坚守现场,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云南石化人始终坚守“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牢记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使命,始终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积极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融合全覆盖

连续多日在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采访,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公司员工不算多,但胸前佩戴党徽的共产党员却很多。

云南石化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云介绍,2014年4月,云南石化公司党委成立,下设19个党(总)支部,党员353名,占员工比例的46.3%。

云南石化是中国石油旗下最年轻的炼厂,处处透露出新时代发展的气象。来自36个单位、45所高校的员工队伍年轻化,文化多元、磨合不足、经验欠缺,公司管理面临着多重考验。

如何以党建抓好队伍建设,如何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云南石化公司党委提出,坚持把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党建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每一道环节,秉承中国石油的优良传统,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纪律保障。

从工程建设到投料试车,始终充分发挥着党组织的核心作用。2017年,首次进料前期,云南石化党委中心组重温“四个意识”,达到思想再统一、再提高、再动员。2015年起,云南石化开展了“我是共产党员,我为炼厂开工做贡献”活动,所有党员干部进行“三公开承诺”,即“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考核排名公开”。2017年云南石化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四合格四诠释、弘扬石油精神、我为炼厂开工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岗位实践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包机制等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去年6月装置引油开工的关键时期,公司党委着力强调“党员一带一”,通过党员在工作、学习、思想上的帮助带动,引导员工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在这里,老石油人展示着自己百折不挠的坚韧顽强,年轻一代石油人则展现出奋发昂扬的活力,两代石油人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不仅传递了技艺,更传承了精神。

生产三部重整联合四班班长刘立波是一名53岁的老员工,刚开工投料时,5台圆筒加热炉燃烧不稳定,火嘴经常熄灭,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反复操作,刘立波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单腿跪在泥水里点燃火嘴。开车成功后,为保持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刘立波一边指挥生产,一边加强巡查,每天都要走上4万步,开工这场硬仗打下来,刘立波的体重减了9公斤。

还有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6岁的年轻团队,也在“火线”上扛住了压力,诠释了新时代石油人的品格。云南石化机关部门2016年3月开始执行6天工作制,从去年4月开始执行7天工作制,两百多个日日夜夜,平均每人累计休息不超过3天。

经过4年多的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2017年8月28日,中石油云南石化炼油项目做到了开工手续齐全、安全环保受控、试车开工经济高效,实现了高标准、高水平开工目标,创造了中国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开工新示范,铸造了云南石化“团结进取,严谨务实,担当奉献,稳健高效”开工精神。

当第一批成品油经检测确定达标后,许多员工喜极而泣,自豪感油然而生,深深体会到半个世纪前人们在大庆油田打出第一桶油时的幸福和喜悦……“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和斗志,走到今天,依然散发恒久的光芒。

新时代依然需要艰苦奋斗,需要攻坚克难

今天石油工业发展的环境已非往昔,石油工业的使命已然不同。着眼未来,这依然是一个需要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需要攻坚克难的年代。

云南石化炼油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还要去夺取“稳得住、长周期、创效益”的新胜利,还要努力打造一支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员工队伍。

今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之际,公司召开安全环保会议,要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吴云认为,这是对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的一次提醒,要跳出“功劳簿”,要以问题为导向,鞭策向前。

“石油精神”促使一代代石油人跳出“功劳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越是在企业发展关键期,越要砥砺前行,越要不忘初心。

记者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见到储运部设备组组长蒲健全,和他握手时他有些犹豫。当话匣子打开,他才说起这是职业病:“对于经常接触设备、管道的人来说,一定要防止静电。我开车、开会坐过皮椅子以后,都会去把手和工具都泡湿,然后风干。唯恐身上带了静电。”蒲健全负责153座原料产品储罐、308台机泵和2万多个密封点位的管理工作,该区域是“跑、冒、滴、漏”的重点防控区域,他每天的“规定动作”是带领班组成员仔细巡检设备,发现并及时处理设备隐患。采访迟到的原因是他一直带人守在设备维修现场,“不是其他年轻人干得不好,而是我自己觉得走开心里不踏实。”

“国家标准在我们的操作中已属于最低标准了”,长相文静而嗓门大的黄宁,很远就能听得到她的声音。黄宁是云南石化很有名气的女工程师,是个80后,被授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被誉为“安全卫士”。负责安全管理的黄宁每天在施工现场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忙碌不停,她告诉记者:“做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

“石油品格”在新时代下会释放出新的内涵,激励云南石化党员干部员工攻坚克难,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蓝天白云下,掩映青山绿水间的云南石化静谧安宁,铁路专用线上,一列满载成品油的火车迎着朝霞缓缓驶出,渐行渐远,一声汽笛传来,如凯歌般悦耳动听。

记者 孙伟 雍明虹 熊瑛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