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玉龙县九河乡——穷坝子变“聚宝盆”
      发布时间:2018-09-17 13:54:1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九河乡的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在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播种绿色食品,使昔日的‘穷坝子’变成了绿色‘聚宝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目前,全乡共有53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另有16家外来企业在九河乡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外来企业和在外务工人员返乡通过流转土地,一共建立5500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
 
    记者来到玉龙县九河欣兴农业开发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采访,看到露天种植的蓝莓树上结满果实;大棚内,几位工人正在打理草莓。“原来一直跟丈夫在香格里拉做工程,2012年回到九河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公司法人杨灿江介绍,她一共流转了104亩土地,现在主要种植草莓和蓝莓。
 
    今年42岁的杨灿江,是中和1组一名勤劳能干的白族妇女。回到家乡以后,她通过组建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建立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还专门聘请了一名园林技术员和一名云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技术和销售。现在,在她的基地里,常年务工人员达12人,每年支付务工费接近20万元。
 
    李志文是九安村住古村民小组的一名普米族汉子、共产党员。去年9月,他从河南请来一名技术人员,首次在九安村试种香菇获得成功。“建了10个大棚,种了15万棒香菇,产品供不应求。”李志文介绍,他在九安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中药材、香菇,用工高峰期,每天在基地上务工的人员达50多人。
 
    九河乡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土地贫瘠,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霜冻。如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动、外来企业介入推动,九河乡闯出了一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的新路子。
 
  记者 李秀春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