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家买了一台20吋“凯歌牌”彩色电视机,是我们村100多户人家中的第3台彩色电视机。
那时候要把一台20吋的电视机搬回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泸西县城北门街的一个电器商店里买好了电视机和一架天线后,父母硬是用一根绳子把它们背到汽车站,在客车司机的指挥下搬到客车顶棚捆绑好,运到乡上后再小心翼翼地从客车顶上放下来。那么大的一台彩色电视机装在纸箱里,几十公斤的重量,再加上天线杆,它虽然不重,由几根空心的薄皮金属管组成,可是稍不小心就可能折断而成为废物,怎样才能把它们弄回15里外的家里呢?那时,乡上到村子里不通汽车,家里也没有马车,父母只好甩开膀子,鼓起劲来艰难又小心翼翼地扣上绳索背上“大箱箱”就走,一路上爬坡过坎,走一程、歇一下,两人轮换着背电视机、扛天线杆,硬是忍着饥渴,淌着汗水,一步一移地追着太阳的脚步把电视机背回了家。
第二天,几个喜欢凑热闹的人聚在我家,在房子顶上支起了天线,连通了信号线。当电视机里跳出彩色的图像、传出清晰的声音时,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那天起,经常有左邻右舍来我家看电视。没有沙发,大家就随便搬个小板凳或是一截不平整的木头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尽管能看的频道只有一个,但大家的兴致总是很高。然而,半年后这台彩电就出了故障,几反几复的修理就是几反几复地背进城又背回家。背电视机的滋味,我的父母体会是最深的了。
如今,彩色电视机已经换了好几代,从曾经的“傻大黑”变为今天的“聪明靓”——超薄又智能;再也没有为看彩色电视而串门的人了,更没有为修电视机而背着电视机奔走的人。买电视机只需一个电话,商家就会帮你送到家里,负责安装好、调试好,主人则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等着欣赏丰富多彩的高清电视节目。
责任编辑:董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