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玉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12-28 09:42:0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抚仙湖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也是国内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抚仙湖的保护与治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连续4个五年规划将抚仙湖纳入重点保护和治理。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玉溪市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总体思路和任务举措,强化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从应急处置向标本兼治转变

“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让抚仙湖I类水质世世代代留存下去。”今年8月,省领导到玉溪市澄江县检查抚仙湖保护治理及区域规划建设等工作时强调。

2003年,玉溪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抚仙湖治理保护的序幕就此拉开。玉溪编制了抚仙湖保护治理规划,关停矿山,取缔机动船,拆除沿湖违章建筑,挤出财政资金治理保护水资源,启动实施了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使抚仙湖水质自2004年总体恢复I类并保持至今。

2017年12月4日,在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现场会上,玉溪市委、市政府围绕稳定保持抚仙湖I类水质的目标,实施关停拆退、环湖生态建设、镇村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城镇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时代“仙湖卫士”八大行动,开展“百日攻坚雷霆行动”,以最严格的组织领导、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最严格的执法监督、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全力打好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促进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聚焦重点难点,玉溪市全面排查梳理出了10个方面100个典型问题,制定了问题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切实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同时,按照“第一年清源、第二年清水、第三年清零”的思路,研究制定了《玉溪市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

12月7日上午10时,在轰隆作响的挖掘机作业声中,玉溪市打响“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百日攻坚第一枪。依法拆除了位于抚仙湖畔的两个市属企事业单位,占地面积63.62亩、房屋建筑物面积15756.87平方米的笔架山庄和占地面积33.83亩、房屋建筑面积231.06平方米的古滇文化园。据悉,这些区域今后将实施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玉溪将坚定不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强化全流域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好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全力打赢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扎实抓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好“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力争把玉溪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保卫抚仙湖,玉溪在行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溪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推进,先后召开10次市委常委会11个议题、30余次专题会,对“三湖”保护治理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有力推动中央和省关于湖泊保护治理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三湖”保护治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中央和省的大力倾斜与帮助支持,特别是省市领导担任抚仙湖省市级湖长,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履行河(湖)长职责,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进一步增强“薄冰意识、底线意识、担当意识”,形成了强大合力。在湖泊保护治理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重视的程度、工作的力度、措施的强度、涉及的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玉溪市委、市政府坚决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综合施策打出抚仙湖保护治理“组合拳”。玉溪市按照省领导对抚仙湖保护治理提出的“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湖情认识,创新治湖理念,高站位推进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

——着力强化空间管控。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整合15个专项规划,启动《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控硬约束。加快编制抚仙湖流域“三线一单”,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编制,并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全面实施“停审停批停建”,清退项目11个,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从10.2万亩减少到3.5万亩,不再引进不符合“三个国际城市”定位的项目,坚决降低开发强度。

——加快建设“抚仙湖生态圈”。针对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偏低的问题,玉溪市启动“森林抚仙湖”建设,计划3年内完成15万亩林业生态修复。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初见成效,6万亩重度污染休耕轮作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为240吨(折纯)和4.7吨,同比分别减施3750吨和39.7吨,削减率达93.9%和89.4%。

——全力打造最美丽城镇。澄江县委、县政府加快实施“一城三镇八村”规划,统筹推进澄江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完成一级保护区内3984户8274人生态移民搬迁;完成小湾民宿特色村整体运营方案编制,广龙旅游小镇662栋安置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366栋,展示中心和商业区正抓紧施工;启动实施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规划建设,健康大道项目加快推进;着力实施旅游人数控制和环湖路人车分流,抚仙湖核心区将逐步限制排污车辆进入。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严格执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渔政专项整治18次,严查重处环境案件27起。创新执法理念,借鉴泸沽湖做法,10月20日24时起在抚仙湖全面禁止游泳。

玉溪市还将抓好湖滨及面山绿化,加强流域磷矿、石开采迹地生态修复,推进还湖、还林、还湿地,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全面构建健康生态屏障。实施镇村两污治理行动,开展流域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流域内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排查工作长效机制。

抚仙湖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必须全面提速。玉溪市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管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玉溪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明确时限进度,落实责任主体,强力推进“铁腕治湖”,切实担负起抚仙湖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让“天然图画胜西湖”的美景永驻人间。

单一的小流域保护向全流域保护转变

当前,“三湖”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抚仙湖水质虽然保持I类,但保护治理压力巨大;星云湖实现脱劣形势依然严峻;杞麓湖实现水质持续好转压力依然巨大,以及健全完备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尚未形成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玉溪市将做到责任再压实、措施再精准、力度再加大,突出重点、因湖施策,对抚仙湖从点到面全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星云湖采取应急措施实现脱劣目标,对杞麓湖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全力打好“三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奋力推动玉溪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抚仙湖保护治理上,玉溪市将突出精细护理,全力抓好强化规划体系管控、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森林抚仙湖”、铁腕推进环境执法监管和强化基础工作5项重点工作。

在星云湖保护治理上,玉溪市将突出精准治理,重点抓好“四个锁定”打造“五个样板”,突出“准”字锁定技术方案、突出“快”字锁定时间节点、突出“担”字锁定责任压实和突出“硬”字锁定水质改善。按照“一截污、二清淤、三修复”的工作要求,整合资金、资源,加快推进星云湖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和湿地湖滨带提升改造工程,提速推进“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推进全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按照“问题导向、精准治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摸清星云湖基础底数,找准星云湖污染成因,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数据分析与数学模型搭建工作,为星云湖保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坚决打好星云湖脱劣攻坚战。

在杞麓湖保护治理上,玉溪市将突出精确调理,全面落实提速工程治理、强化源头管控、细化河(湖)长制责任、加快依法治湖进程4项措施。全面启动一级保护区湿地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效;以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推进抢救性补水、城乡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沿湖截污治污等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底完成投资30%,巩固杞麓湖水质Ⅴ类向好趋势。科学制定杞麓湖周边农业资源养护规划,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绿色农业示范工程,集中打造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万亩出口生态蔬菜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逐步调整优化沿湖产业结构。

“三湖”保护治理永远在路上。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迅速的行动和铁腕的举措,为确保抚仙湖I类水质,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全面统筹推进“三湖”保护治理工作。

今年以来,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主要推进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铁腕推进执法监管。制定出台《玉溪市抚仙湖保护范围限制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玉溪市抚仙湖非机动船入湖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成立“禁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细化工作方案,10月9日公开发布《关于在抚仙湖水域禁止游泳的通告》,及时劝导游泳行为880次1000余人,“禁泳”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大力支持,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为。启动《抚仙湖流域开发项目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编制和《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修订。严格落实“三湖”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日巡、周检、月查处”制度,全面加大“三湖”一级保护区执法监管力度,严查重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三湖”保护监管共出动执法车辆6400车次、执法快艇5860船次、执法人员6.5万人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34起,清理销毁地笼1.2万个,收缴销毁违规网具2.05万张、电动助推器120余台、电鱼设备19套,有效震慑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统筹“三湖”治理攻坚。以调整优化“三湖”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全面统筹推进规划投资192.3亿元的“三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75个项目建设,已完工6项、在建60项、开展前期工作9项,开工率达88%、完工率达8%,完成投资79.97亿元,投资完成率41.59%。全面维持抚仙湖、星云湖水生态健康与平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46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84亿元、投资完成率26.55%,竣工验收1项、完工2项、在建34项、正开展前期工作9项,开工率达80.43%。

三是严格项目全程监管。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全力加大项目审查和全程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试验区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专项工作组的职能,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损害、降低环境成本、管控环境风险。对重大项目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督促项目业主严守生态红线,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今年以来,共开展项目前置审查22个、项目规划审查18次,对在建项目施工、取水和排污进行实地专项检查共11次。

四是着力抓好源头防治。在省市两级河(湖)长的带头履职尽责、树立榜样、作出表率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巡河巡湖227次,发现问题14件、完成整改12件。制定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效果评估方案,科学推进耕地休耕轮作效果,为玉溪市委、市政府作出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投入资金806.86万元推行抚仙湖一级保护区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深入开展“四清”保洁活动53次、清理垃圾1193吨,环境卫生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五是坚决抓好问题整改。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指出问题整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安排部署,出台了系列整改方案,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整改要求,研究制定细化整改方案,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目前,中央第七环保督察反馈涉及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的4个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中央第六环保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涉及该局的6个问题,正按时序进度抓好整改,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省委、省政府抚仙湖专项督察排查组反馈的6类28个问题,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涉及的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个,其余两个问题计划年底前完成整改。

 

六是调整优化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优化九大高原湖泊管理体制机制的决策部署,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加快推进“三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配合玉溪市委编办制定实施《调整优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目前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内设机构和派出执法机构已完成组建,初步构建“一统筹两统一”的“三湖”管理体制,人员调配、资产划分、工作交接等各项改革工作正抓紧推进。

玉溪市市长张德华认为,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三湖”保护治理正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I类,星云湖和杞麓湖水质呈持续好转趋势。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江鹏表示,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打好“三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云南省委、省政府,玉溪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余红)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