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共沐科技阳光 共谋发展良策
      发布时间:2018-08-08 15:25:35   来源:
分享到:
云南省农科院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10年来——
共沐科技阳光 共谋发展良策
 
在泰国培训科技人员 植保技术交流学习
 
    本报记者  陈云芬
 
    本期焦点
 
    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合作
 
    2008年3月,云南省农科院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在昆明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现从与单一国家合作到多边合作的重要跨越,云南农业引领区域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0年来,在合作各方的大力推进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不断成长壮大,收获了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的累累硕果,并发挥出良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截至目前,合作组先后组建起陆稻、大豆、甘蔗、马铃薯、植保、农业经济6个专业工作组;已召开9届理事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农业科学家约750人次互访、参加培训、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做了500多篇学术报告;共同交换和筛选试验相关作物栽培品种543份,初步选育出适宜各国品种124个。其中,陆稻35个、大豆59个、甘蔗14个、马铃薯16个。
 
    犹如燎原的星火,云南省农科院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为基础,先后牵头成立了“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机制与平台,先后获省委编办批准建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省政府批准加挂“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联合研究中心”牌子,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提出的“GMS农业产业经济带建设”概念获得参会各国认同。
 
    此外,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等平台,云南省农科院执行完成15项国际“杰青”计划,正在执行的8项,获批计划超过全国的10%,成为全国主要的国际“杰青”来华工作基地,彰显了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吸纳、聚合作用。
 
    联合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
 
    近年来,以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副所长谌爱东为首的GMS—植保工作组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水稻、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病虫草害开展了多次合作调查,充分掌握了GMS区域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为害与防控情况,特别在境外迁入我国云南的稻飞虱虫源路径、稻瘟病菌株收集、入侵有害生物分布特点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促进了GMS区域农业有害生物的共同应对、资源共享和联合防控,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植保,仅是GMS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10年来GMS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收获颇丰。合作各方对51个适宜品种(组合)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示范,其中柬埔寨6个、老挝6个、缅甸11个、泰国9个、越南10个、云南9个。其中,云南提供的陆稻适宜品种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31.1%,“陆引46”最高增产达到146.8%;云南提供的大豆适宜品种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11.1%,“滇86—5”最高增产达105.3%,引进的越南大豆品种“VX93”在云南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2.7%;云南提供的甘蔗适宜品种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33.3%,“云蔗99—91”增产49%,“云蔗98—46”糖分比对照增加0.9个百分点;云南提供的马铃薯适宜品种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10.5%,“云薯301”在越南增产达20%以上。
 
    同时,新品种在次区域各国均有审定或大面积推广。陆稻品种“陆引46”获越南国家陆稻新品种审定,“云陆111”、“云陆126”在缅甸已进入官方审定程序,3个陆稻新品种获云南省审定推广;大豆品种“滇仓2号”获云南省审定,有望在缅甸、柬埔寨和老挝3个国家的新品种审定,在越南、泰国也进行了大面积生产示范,越南秋大豆3个新品种“DT26”、“DT51”、“DT30”获得国家审定。10年联合筛选的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将区域内秋大豆的平均单产提升到每公顷1672.5千克,已超过我国大豆的平均单产水平,为南亚东南亚水稻、玉米收获后大规模发展秋大豆生产奠定了品种基础;我省从缅甸引进的甘蔗品种“Phil 74—64”和“PMA 96—48”目前表现良好,输出到缅甸的“云蔗89—7”、“云蔗99—91”已在缅甸多点示范和推广,深受蔗农和企业欢迎。
 
    10年来,陆稻、大豆、甘蔗、马铃薯适宜新品种在次区域各国累计推广约40万亩,各国农户、科技人员、相关管理人员约7000人参加了培训、考察、现场观摩等。
 
        近日在保山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研讨会、第九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理事会等会议上,GMS—大豆工作组明确提出今后合作研究的目标:将进一步增强次区域6国稻后秋大豆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稻后秋大豆大规模示范和产业化再上新台阶。陆稻工作组参会代表表示,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种质交换、技术引进及人才培养工作刻不容缓。GMS—植保工作组和中国—南亚植保工作组首次共同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发展。此外,越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Dao The Anh博士成立香蕉工作组的提议,得到了法国国家农业研究发展中心Philippe Girad博士、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郑泗军博士、巴基斯坦农会小麦协调员Atiq-ur-Rehman、缅甸农业研究部主任 Khin Mar Mar New和柬埔寨农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thya Khay等专家的赞同。
 
    基于坚实的合作基础,良好的合作愿景,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潜力无限,空间广阔,各方应进一步在合作机制、人才交流、项目实施上多渠道、宽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作为我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先行者的云南省农科院,在“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创新”中做出了特色,积累了经验。下一步,该院将通过启动一批平台建设、培养一批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及青年国际型人才、引进一批高端外国专家、支持一条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创建一个世界作物园,加快辐射中心建设。同时,以强化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形成辐射源;进一步提升现有国际合作机制平台建设,形成辐射网;组建境外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集中示范点,形成辐射点三方面为重点,深入推进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建设。
 
    (省农科院供图)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