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建设智慧河道 助力精准治污
      发布时间:2018-08-30 14:08:4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浦美玲 文/图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滇池全湖水质类别上升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6.4,营养状态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8毫克/升、0.072毫克/升,其余指标达Ⅰ~Ⅲ类水标准。
 
    “任何受污染湖泊的生态治理修复过程,都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何况像滇池这样一个自净能力弱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水质能逐年企稳向好,实属不易。”生态专家表示。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雨污混流、面源污染、氮磷浓度较高等仍然是保护治理滇池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昆明市从河道源头、支流沟渠、排污道口等“毛细血管”入手,严防死守,紧密实施。今年启动实施的智慧河道建设,就是精准治污、系统治理、科学治水的有力支撑和数据保障,将助力滇池水质一点点变清。
 
    违法排污难逃“天眼”
 
    “叮铃铃……”半夜两点,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值班室电话响起,被告知“盘龙江北二环下马村有人违规从河里取水洗车,导致污水横流,请立即前往处理。”接到电话,执法人员火速赶到指定地点,第一时间依法对洗车人进行劝阻并没收洗车工具。
 
    “这是从智慧河道监控中心打来的电话。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上的实时监控视频发现了问题,立即通知执法人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前后不到30分钟的时间。”日前,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河道与生态修复管理处工作人员易军向记者介绍,自从智慧河道建设以来,实现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工作方式得到有效优化、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智慧化管理,及时掌握河道情况,提升管理效能、改善河道水质,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昆明市滇管局在滇池流域实施了智慧河道建设项目。易军介绍,今年初,昆明市滇管局对34条入滇河道进行了现场勘测,普查各条河道沿线所有入河管孔,全面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开展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在滇池流域河道布置了150多个高清视频监控点,并已普及到支次沟渠。
 
    智慧河道监控中心位于星海半岛湿地公园。记者在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盘龙江沿岸各个视频监控点可视范围内的动态情况。“前端视频监控点均选择安装在河道的主要闸门、分流点、溢流口、排水沟口、管道口等水质和水量容易发生变化的区域。视频监控头犹如‘天眼’,清晰度达到了800万像素,可360度旋转。想看哪个监控点,鼠标一点就能放大视频或旋转摄像头,查看此时此刻的河道状况。”工作人员介绍。
 
    “智慧河道建设以来,对入滇河道管理及水质改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易军向记者介绍,首先是为河道治污追源提供及时便捷的追查手段,对排污等违法行为提供监控预警和取证;其次是管理人员、巡查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实时视频,随时随地监控河道状况,并通过视频分析人员、车辆、船舶,辅助违法抓拍;再次是可通过视频监控手段,加以智能化分析,在末端截污、点位治理、源头治理、河道系统治理上形成高效、可视化、平台化、信息化的治理方法,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最后,可为智慧河道、智慧城市提供感知层数据基础,在增加各类传感设施后,可提供河道、排污口、雨水管道等水位、流量、PH值、温度、浑浊度、氨氮、化学需氧量等重要数据的采集、上传和分析,为每条入滇河道形成定期的河道数据分析报告。
 
    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当前,昆明市正突出源头治理、面源治理、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滇池治理方式和管理方式,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和精准性。
 
    “此时此刻,盘龙江入湖口的水质保持在Ⅲ类。显示屏显示,化学需氧量为10.8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20毫克/升以内;氨氮为0.159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1毫克/升以内;总磷为0.14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0.2毫克/升以内。”在智慧河道监控中心,还设有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管理人员段保平向记者介绍,这里实时监测着盘龙江入湖口处的水质情况。
 
    记者看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有取水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显示屏上,直观地显示着最近一次监测到的盘龙江入湖口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指标。“我们在系统中设定了考核标准,如果监测数据超过了标准,显示数字将以红色显示。除了面板上直接显示的指标,监测时还同时会对环境温度、水温、浊度、PH值等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并记录下来。”段保平表示,每4个小时系统都会进行一次监测,如果有需要随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监测。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3个主要监测指标由自动监测仪监测,分别需要经过50至70多个流程,大约30至40分钟就可完成一次监测,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数据参考和有力依据。
 
    据介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将自动化、小型化、模块化的检测仪器集成到监测仪,可以自动完成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采样、留样、分析、数据上传等功能。工作流程为自动采集水样、预处理、分析检测、数据质量控制,相比人工取水测算,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目前,全市已建成150余座这样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不久之后,各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到的水质数据也会实时传送到智慧河道监控中心平台上,与视频监控系统共同为河道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依据。”易军表示。
 
    河长行动全民监督
 
    “7月,南冲河、马料河水质不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显著加重;金汁河水质不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显著减轻;枧槽河、老宝象河水质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为污染显著减轻和有所减轻……”
 
    草海大坝上,滇池流域河长制公示电子屏正滚动播出36条出入滇池河道市、区级河长名单以及上个月河道水质等情况,以及监督举报电话12319,让河长们接受公众监督。
 
    “要为智慧河道建设点赞,让滇池治理工作进一步实现了科学化、信息化和公开化。不只是治理的手段和效率得到了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力也得到了加强。”8月28日,由昆明市滇管局举办的“保护母亲湖——‘市民河长’在行动”系列活动中的首个市民团体对智慧河道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来自市民河长单位之一的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副主任孙以前表示,他多次参加市民河长活动,每次都有新感受。这次参观智慧河道建设项目,更加体会到滇池保护治理工作越来越精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信在昆明市委、市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努力下,各条河道和滇池能够早日变清。
 
    昆明市滇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母亲湖——‘市民河长’在行动”已先后开展了13场不同形式的活动,目的是倡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保护母亲湖,保护入湖河道,共建共享生态家园。智慧河道的建设,更便于公众知晓、参与并监督滇池治理各项工作。
 
    凭栏远眺,清风扑面,滇池湖面波光闪现。“如今,滇池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科学、反应更加高效,这颗高原明珠将会重放异彩。”市民河长、云南东方时尚驾校培训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梁华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