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用互联网为贫困群众开辟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11-01 13:12:3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马龙区通泉街道90后大学生村官刘锦——
用互联网为贫困群众开辟致富路
 
    深秋,在马龙区通泉街道办事处昌隆铺社区林场居民小组,一名90后“小鲜肉”在村民张万民家中交谈甚欢。
    “全村24户87人,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来到这里后感触很深,一直在思考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要怎样去为当地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让他们生活过得好一些。”今年24岁的刘锦话语间透露着对这个苗寨的一份牵挂。2016年9月,年仅22岁的刘锦离开大学来到农村,每天和村组干部、农户打交道,当时他就在思考,年轻人是带着使命下来的,如何在锻炼自身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展?
    “我们几个大学生村官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就想,能不能成立一个工作室,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为此,去年8月,刘锦和13名大学生村官发起的通泉街道大学生村官工作室成立了。“我们平时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发现他们种的菜、养的鸡和猪都是拿到小集镇上很便宜就卖了,而城里的朋友随时都在找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我们就想,能不能以大学生村官工作室的名义建一个微信公众号,用图片的形式把贫困户家里养的鸡、猪、鸡蛋发布在网上,我们负责送货上门。这样就在贫困户与市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让双方都受益。”刘锦说。
    一个土鸡蛋,开启了“大学生村官+互联网+农产品+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通泉街道大学生村官工作室以公益为出发点,运用“互联网+农特产”思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马龙本地贫困户种养的农特产品包装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带动贫困户脱贫。
    “其实我们想做的是通过网络预售模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直接对接,构建起商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直销平台,推动当地农产品供给由‘小、散、弱’向商品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刘锦说,先用土鸡蛋打开对外销售的窗口,从小事做起,一点点积累,进而转变成为一个新的农特产品销售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5月,刘锦调到了月望乡下营村工作,在发现当地用工渠道不畅后,他随即联系了自己的同学朋友帮忙,做一个微信小程序,希望能让用工企业与务工者之间的信息互通。“作为90后村官,我们要树立好的形象,想到就要去做,让耕者有尊严、失者得健康,我们驻村,就要把这里宣传出去,最重要的是打开对外的窗口,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里。”刘锦坚信,只要敢于追梦,不忘初心地去积累和努力,就可以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本报记者 张明磊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