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为了洱海水更清澈
      发布时间:2018-11-22 13:21:0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初冬时节,保护治理洱海攻坚战如火如荼进行。大理白族自治州干部群众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保护好洱海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八大攻坚战”。记者近日沿洱海流域采访,记录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见闻。
    实施“三禁四推”,打造“绿色食品牌”
    洱源县是洱海的源头,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3条河流呈“川”字形注入洱海。
    记者驱车进入邓川镇中和村,远远地就看到50多亩绿油油的贡菜。“全面禁种大蒜后,我们引进云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替代产业。”村委会主任张文银介绍,种植贡菜可以实现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生物防控病虫害代替农药,每亩种植成本3000元,亩产值近10000元,按“订单”销往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
    “我是共产党员,要带头保护洱海。”在三营镇士登村,记者遇到了村民邵双荣。在村里,他第一个主动开着旋耕机铲除了自家种植的大蒜。邵双荣家有6口人,种蒜6.8亩,前年收入7万多元,去年收入2.5万元。今年改种蚕豆和大麦,预计收入0.5万元。他说:“全村预备种植的大蒜面积3158亩全部改种蚕豆、大麦,将减少化肥施用量380吨,有效遏制河流水体氮含量上升趋势。”
    洱源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伍承俊介绍,自开展洱海流域含氮磷化肥去库存工作以来,已将洱海流域58个经营网点库存的5700多吨化肥统一回购、集中堆放,在县供销社统一安排下外运。截至11月12日,已经去库存1200多吨。“公司将大力推广有机肥,助力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
    “我们按照大理州委、州政府《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认真实施‘三禁四推’工作: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洱源县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映春介绍,在宣传动员工作中,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讲清楚保护洱海、保护洱海源头的重要性,讲清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必要性、紧迫性,讲清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特别是禁种大蒜实施的政策补助。《洱源县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在每亩补助1280元的基础上,明确了三个政策:统一按照备种面积每亩600元的标准进行蒜种补助,蒜种由蒜农自行处置;9月20日前已种植的大蒜一律铲除,种植主体同意土地流转的,按每亩1200元的青苗及成本补偿;对镇(乡)辖区内种植主体流转土地面积50亩以上,流转年限3年以上且实施替代种植的,给予每亩500元的一次性补助。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李映春说:“要加快洱海流域大蒜替代种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加强洱海流域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培训,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尽快培育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帮助群众提高收入。”
    治水必先治污,治污必先截污 
    清晨的海风刮在脸上,有点生疼。海东镇向阳村62岁的村民赵会刚和他的同伴脸上却冒着汗。他们划船将洱海中死亡的水草捞上来,装上车运往镇里集中处理。全镇31名滩地管理和水面保洁员每年要打捞400吨水草和漂浮物。他自豪地说:“我们一天都舍不得休息,要让洱海水更清。”
    金梭岛是洱海中的第一大岛,四面环水,有居民1600多人。在渡口码头,记者看到两艘船,小的一艘装着生活垃圾,村民将船上的垃圾用背箩搬到垃圾运输车上;大的一艘装着8个塑料大桶,村民用皮管将收集并处理的中水抽到污水运输车上。村民张崇锋介绍:“每天有8人负责清运工作。生活垃圾两天外运一次,每次2船,约10吨;中水每天运一次,每次5船,约80吨。”
    在向阳村,记者遇到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海东工作队在巡查入湖沟渠。副队长蔡绍斌介绍,12名工作队员分为4组,同镇、村干部一起全天候“盯死沟渠”,发现污水就要“堵”和“抽”,同时要对污水管网闭合运行、垃圾清运及沿湖重要部位进行巡查,确保不给洱海增加污染负荷。
    中午,洱海之滨的喜洲镇仁里邑村,年过六旬的滩地管理和水面保洁员王树兴与同伴们干得热火朝天。随着“一二三”的口令声,七八个人齐心协力将散发着臭味的大块水草根清运上岸。他说:“我们对洱海有感情,刮风下雨都要到‘工地’上班,保持1.8公里的滩地和水面干净。”
    “我们12名工作队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家都尽心尽职工作。”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喜洲工作队队长邹国仁介绍。
    “治水必先治污,治污必先截污。”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工作人员张红梅介绍,今年以来,大理州持续在源头管控上着力、在巡防巡查上强化,做到长效机制与应急措施长短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洱海保护治理形成了“全民兼兵”的大会战。每天,洱海流域16个乡(镇)、村委会干部、水管员、滩地管理员等全员上岗,上万名干部群众奋战在截污治污一线,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洱海,碧波荡漾。记者乘船随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工作人员前往水质监测点“采样”。在17个点位,上层水样采自水面以下0.5米,下层水样采自湖底以上0.5米。“过去监测频率每周1次,从9月中旬开始调整为每周2次。”来自上海的王欣泽副院长从事洱海研究工作已经11年,今年有半年时间住在大理。他说:“洱海现在还不能说出现‘拐点’,但是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污染物浓度呈现初步得到遏制的态势,水质向好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