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为“折翼天使”装上翅膀 云南假肢项目10余年惠及近万人
      发布时间:2019-01-09 11:53:5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假肢项目实施10余年,为肢残患者提供假肢安装、更换和康复理疗服务近万人次——让行走梦想成真

假肢项目是云南省红十字会的特色工作之一。15年来,该项目为我省8个州市52个县(市)的9990人次肢残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假肢安装、更换和康复理疗服务,被广大基层群众誉为“救助一人、造福一家、稳定一方”的民心工程。

“站起来”开启新生活

在麻栗坡县小坪寨村村口,坐落着两幢漂亮的小楼——老山红农家乐。这家农家乐的老板,是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冯文奎。“装上假肢,改变了我的人生。”看着自己辛勤经营的餐馆,冯文奎感慨地告诉记者。

1989年10月的一天,当时仅16岁的冯文奎因上山砍猪草不小心踩到地雷而导致截肢。“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未成年孩子,截肢后,身体上的残疾让我无法再继续上学,也很难再和同龄人一起玩耍。而与身体上的痛苦相比,心理上的打击或许更大。”冯文奎说。消沉的日子直到2004年初才得到改变,省红十字会在假肢项目支持下,将他接到昆明进行治疗,不仅伤口医治免费,交通费、吃住费和后期的假肢安装也全部免费。

接下来的日子里,冯文奎不仅适应了新假肢,生活慢慢可以自理,更重要的是,他渴望向上、渴望进取的精神渐渐回来了。他边打工边学做厨师,考取了特级厨师证,开起了农家乐。“每年的收入至少有几万元。”冯文奎高兴地说,是红十字会的假肢项目,给了自己新的生活。

69岁的弥勒市章保村扯龙小组村民陈天生,因左腿患骨髓炎未及时医治而导致截肢,妻子专门照顾他,夫妻俩生活十分困难。但在省红十字会假肢项目支持下,陈天生不仅再次站了起来,还发展起土鸡养殖。如今,他和老伴养着80多只土鸡,收入增加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爱,有了红十字会的帮助支持,我有信心面对生活,勇敢地走出贫困。”假肢项目受益者、泸水市上江乡付坝村下派赖组的付丁益感言。

冯文奎、陈天生、付丁益……一个个肢残患者在假肢项目支持下得以站起来,开始了新的生活。据统计,自2004年启动至2018年11月20日,假肢项目共覆盖我省红河、文山、怒江、德宏、迪庆、保山、临沧、昭通8个州市所辖52个县(市),累计为9990人次肢残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假肢安装、更换和康复理疗服务。

显特色创出新模式

假肢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合作在我国境内实施的第一个实质性项目,旨在为我省贫困肢残患者提供全免费假肢或矫形器康复服务。中国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双方高层领导均在多个场合对云南假肢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云南,这一项目被广大基层群众誉为“救助一人、造福一家、稳定一方”的民心工程。

假肢项目为何能得到各方的广泛赞誉?省红十字会假肢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蒋继扬道出了其中原委:假肢项目的有效实施,使肢残人员从长年需要他人服侍的“累赘”,变成了生活能自理、能劳动的自食其力者。“在假肢项目实施中,我们不仅注重患者身体的康复,也注重患者心理的康复,帮助他们重塑做人的尊严,从身和‘心’上真正站起来,重新融入社会。”蒋继扬表示。

“15年来,云南假肢项目管理从随机走向规范,服务从应对走向完善。”蒋继扬介绍,对符合条件的肢残患者提供一条龙式全免费服务;提供残肢护理、肌力训练、作业治疗、步态行走等优质的康复理疗;提供完善的后续维修服务,是此项目明显区别于其他假肢制作机构的三个显著特点。

在把假肢项目列为省红十字会特色工作之一的基础上,省红十字会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同时从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保障,把项目落到实处,切实让患者受益。此外,在救助肢残患者的同时,省红十字会还利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采用宣讲、展板、发放传单手册等方式,大力普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积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假肢项目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云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2018年5月3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的见证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云南省红十字会三方签署了新一轮救助肢体残疾者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假肢项目的合作。

拓内涵迎来新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残疾人总数约288.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46%。其中,肢残人数为72.6万人,下肢肢残人数约2.7万人,可以安装假肢的下肢肢残人数约为1.8万余人3万余只假肢(大腿1万余只,小腿2万余只)。这些残疾人中,不少还属于急需救助的贫困群众。

2017年7月15日,省红十字会创新思路,依托10余年假肢安装康复的丰富经验,在鲁甸县所有下肢残疾患者中启动了以假肢安装康复和生计帮扶为重点的肢残人员“博爱家园”项目,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11月20日,已为66名患者提供了假肢康复救助服务。当地一位双腿截肢的残疾人,在项目支持下从2017年8月开始新建养鸡场养鸡。他高兴地说:“感谢党、政府、红十字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关爱,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早日脱贫,做一个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通过安装假肢让肢残患者站起来;通过采取支持生计金的方式重点扶持安装假肢人员特困家庭发展小养殖、小种植等增收致富产业,让肢残患者富起来;通过培训让肢残患者自信起来。”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董和春道出了拓展假肢项目内涵的初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仅是在脱贫攻坚上想办法、下功夫,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肢残患者家庭的“痛点”——生产力不足的难题,省红十字会还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点,在“民心相通、人民认同、政府支持”上做文章。2017年5月,省红十字会启动了为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部分肢残边民无偿安装假肢项目。短短1个月时间,多年残疾需要家人服侍的患者不但能够站立起来,而且行走自如。53岁的朱越强激动地表示:“我终于又可以挑起生活重担,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了。”

“拓展实施范围,惠及更多肢残患者。”蒋继扬表示,要力争让这一爱心项目帮助更多肢残患者圆“行走的梦想”,开启新的生活。(记者 陈云芬)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