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金色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渐渐明亮起来,机场航站楼飞舞的彩带变得熠熠生辉。从这里起起落落的飞机载着来往客商,朝着各自的目标奔忙。
在繁忙的昆明机场,在高铁飞驰的昆明南站,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蓬勃朝气。
当前,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站在新发展起点上,昆明主动作为,为国家、全省扩大对外开放构筑多元通道、建好桥梁纽带、搭建合作平台,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个目标,昆明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这“四个中心”成为昆明跨越发展的具体抓手,正源源不断迸发出动力,全面提升昆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经济贸易中心 要素汇聚的“中心站”
3年前,随着汽笛声响,一列满载波兰知名商品的云南首趟中欧班列,经过1万多公里的行程后,抵达昆明王家营车站,中欧班列正式实现双向对开。
“去年的业务量增加了不少,感到很开心。”云南洲际班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3年来,该公司积极开拓中欧、中亚、中越、多式联运班列业务以及南向通道项目,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放射状国际贸易通道,让云南的进出口运输从单一的海运拓展到国际铁路联运、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跨境运输方式。截至2018年底,国际班列到发柜总数共3054TEU(标准箱),运输货物总量4.9余万吨,货值40191余亿元。
截至目前,昆明已成功举办了5届南博会,成功搭建起一个经贸集中交流的国际大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昆明、了解昆明、融入昆明。第5届南博会上,8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825家中外企业参展、参会,签约项目达456个,签约金额8079.37亿元。参展企业中,境外企业占比达42.46%。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深入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昆明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已经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五网”建设和泛亚铁路、泛亚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昆明对外经贸迎来新一轮发展。
2018年,昆明至蒙自、大理、丽江开通动车,泛亚高铁昆明段全线贯通,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公务机候机楼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开通昆明至伊斯兰堡、昆明至迪拜等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实现东南亚国家首都直飞全覆盖。
交通的互联互通和战略联动的深化,使原本单纯的客、货流逐渐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汇聚辐射转变,也不断促进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不断深入。2018年昆明市外贸取得亮眼成绩: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67.6%,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其中,昆明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中的63个国家(地区)开展了贸易活动。
昆明对外开放的步伐还在进一步扩大: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相继封关运营;国际班列稳定运行,跨境多式联运取得突破;会展业蓬勃发展,南博会永久落户昆明,昆交会、旅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逐梦的“大舞台”
“哇,这个机器人太棒了!”2018年6月,斯里兰卡新闻台记者丽娜莎一行在第8届“南亚东南亚国家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中,来到云上小镇优必选机器人中心时,对外形可爱、充满智慧的“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充满兴趣。
这批机器人全部来自呈贡信息产业园区“云上小镇”优必选昆明公司的生产线,这也是全球首个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化工厂。现在Cruzr机器人正以不同职业身份出现在全国发达城市的商场、政务大厅、新零售店、酒店、展会等服务场所。
这是昆明结合资源优势打造创新产业高地的一个缩影。
如今,昆明正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步伐,把昆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资源充分聚集、科技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8年,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25家、77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科技创新团队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新增院士工作站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3%,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落地昆明,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正式挂牌,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昆明创新驱动的能力不断提高。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来的昆明更加令人憧憬:昆明将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推进重大专项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及产业化,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蓝图这样描绘:“未来的昆明将是一座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高端人才在这里汇聚,前沿科学在这里传播,创新资源在这里聚集,广大海内外青年在这里追逐梦想,一批引领世界的研究成果在这里产生,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企业家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如今,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梦想正在这里逐步实现。
金融服务中心 集聚效应的辐射区
“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要素包括营商环境、金融部分发展、基础设施因素、人力资本、声誉和其他因素。”去年9月,2018国家金融与发展(昆明)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昆明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扬发表了题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要素分析》主旨演讲,对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建议。
这样高规格的研讨会每年定期在昆明举办,引入中国金融高端智库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方面的优势,为建设昆明金融中心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打造高端金融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昆明顺应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改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借助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多渠道融资,昆明市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昆明市金融产业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昆明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的比重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
下一步,昆明市将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新兴产业力度,从而提高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能力,力争2020年全面建成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提升人民币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定价能力和流通能力,推进人民币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柜台和区域挂牌业务。同时,吸引一批重量级、标志性的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在昆明设立区域性总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能力。
人文交流中心 人人向往的魅力城
近期昆明捷报不断:荣获2018国际花园城市比赛城市类最高级别金奖,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将承办2020年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鲜花不断的春城、友好的居民,昆明正成为人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干杯!朋友!”2018年8月的盛夏,第三届“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点燃了昆明游客和居民的热情,啤酒、乐队、烧烤等元素组成的狂欢之夜不仅沿袭了慕尼黑啤酒节200多年的传统,也传递着昆明和慕尼黑两个城市间的友谊。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热情和快乐,上合马拉松比赛的速度与激情,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的交流和互动,中印瑜伽大会的壮观与和谐……昆明在多个领域推进着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如今,昆明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缔结国际友城22对,友好交流城市17对;国际事务平台体系初步建立,7个国家设立驻昆领事馆,21个国家在昆设立签证中心。
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打响了一个又一个品牌,如昆明国际友城旅游合作大会、中印瑜伽大会,海外·昆明周、上合马拉松、世界龙舟锦标赛、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昆明峰会等,系列涉外活动极大拓宽了昆明的国际知名度。
与此同时,对外文化、科技、医疗、教育合作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在昆留学生人数突破万人。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文化贸易愈加繁荣、文化合作更加密切。
记者 张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