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茭菱路中段,有一栋临街三层小楼,昆明市首家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五华区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小楼外面不起眼,里面内容多。一楼有300多平方米是龙翔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二楼400多平方米主要是西片区便民服务站和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等,正是这几大服务板块,支撑着龙翔街道将党建深度嵌入到城市基层。
快到中午12点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仍然人来人往,有社区组织开展儿童教育培训的志愿者、有议事的社区干部和单位员工、有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我们到这里参加组织活动更方便,联系更紧密了,感情更深厚了。”龙翔街道一位老党员的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成立不到两年的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已成为龙翔街道党工委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凝聚力的重要一环,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区域党建与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现在中心正拓展升级为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社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综合职能的“中央厨房”。
贴近基层党员 增强凝聚能力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龙翔街道行政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街道党工委直属党组织98个,直管党员1219名。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4个支部308名党员,是昆明城区党员、基层党组织较为集中的地方。龙翔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梅娟介绍,将区域内的社区、单位、学校、机关、社会组织最大限度纳入区域化党建范围,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是街道党工委近年来探索基层党建融合发展路径的主要方向,承载这一创新变化,关键是要有一个贴近党员群众服务的实体化运作平台。
经过艰苦努力,2017年11月,位置便利、设施齐全、建设规范的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成立,街道党工委决心把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打造成“红色地标”。
走进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政治生活馆,南面墙上,展示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至中共十九大的光辉历程;东面墙上,展示历次党代会对党章的重大修改内容,中心墙张贴着鲜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辖区党员普遍评价,在这里开展组织活动,氛围好、仪式感强、教育体验深刻。
今年“七一”建党节,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以“红装忆初心”为主题在此组织开展纪念活动。街道党建联盟40多家单位党组织、300多名党员穿上红军军服、八路军军服、五四学生服到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此后,他们的“红装照”摆放到一楼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展出,一幅幅朝气蓬勃的照片展示了党员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党建与基层党员的距离不断拉近,党建服务的脉搏跳动愈加有力。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党课”“家门口的党校”等活动,让辖区广大党员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站位的重要平台。
现在,龙翔街道党工委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作为街道党建联盟主要活动场所,实行联盟单位“双轮值”制度,每月由一个社区党组织定期召集联席会,每月由一个社区党组织和一个联盟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主席,负责当月党建联盟的会议召集、活动开展,让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更好地“延伸”到联盟单位。如,整合联盟单位资源,实施老旧小区积分换资源活动,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运用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调动单位党组织党员参与建立党员微基金,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等等,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近两年,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围绕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组织辖区党员开展“群众困难我认领”“积分兑换联盟单位服务”“党建四季行”“党员微基金1+1+1”等特色主题活动,引导困难帮扶、矛盾化解,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强化联盟功能的有效发挥。龙翔街道党建联盟“朋友圈”已经从中心刚成立时的29家发展到45家,7个社区分别成立“大党委”,先后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6个、业主委员会党组织2个,城市党建“触角”还在不断延伸。
整合资源需求 解决群众难题
龙翔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后,街道党工委书记庄研深深感受到街道社区的社会动员能力明显提升,开始思考如何将这样的能力运用到城市治理之中,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领域、空间,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去年6月,龙翔街道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国安社区促进中心”社会机构,推动社会组织入驻、便民服务入驻、志愿团队入驻、物业管理咨询入驻,形成“1+4”的四社联动模式。结合龙翔街道老龄人口多的特点,街道整合组建了一支包括辖区居民、专业工作者、高校学生等127名志愿者的义工团队,针对部分居民中存在的家庭关系紧张、个人心理困扰、老人生活照料、劳动就业等困难提供社区服务,其中,以昆医附二院为主的各科室医生每周三为老年人提供营养膳食、慢性病健康管理、多科室专家义诊、中医咨询等服务;防金融诈骗讲座、老年大学活动、智能手机教学等深受居民欢迎。目前,街道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58场,而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也可凭志愿服务时间、内容兑换龙翔街道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的商品、服务或其他优惠。
“西昌路以西的4个社区距离均在500米以内,但社区党群教育、环境卫生、就业保障等10条线需要坐班的工作人员就有40人,每天群众上门办事也就寥寥数件,资源严重浪费。现在,龙翔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整合原社区老年证办理、医保缴纳等8项一次性办结的业务,以及低保申请、困难认证等24项需窗口接件转社区办理的业务,全部纳入3个“综合为民服务窗口”,并将32项业务制作成服务项目一本通方便群众查阅办事,实现了该片区4万居民“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今年,中心又新增加了服务便民窗口,引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群众办理缴费业务,水电天然气等生活缴费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完。街道还挑选协作单位进入服务站提供日常的物业服务,如换水管、换龙头和简单修理等业务。由于服务好、价格实惠,受到辖区居民的欢迎。
截至目前,该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事项1万余件,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
有效化解矛盾 激发共治动力
龙翔街道辖区内的西站立交桥是我省第一座立交桥,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桥底有80余个临时摊位,消防安全设施不达标,加之行人、非机动车混行,存在严重的消防、环境卫生及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龙翔街道吹响“协调哨”,联合公安、交警、消防大队,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10个职能部门对西站立交桥社会乱点及违规市场进行综合整治。依法完成了对西站立交桥底层违规市场的取缔工作,86个临时摊点全部清理拆除。目前,街道正对立交桥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道路通行、街道景观、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化、专业化和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基层党建要发力,除了要体制机制创新、打响基层党建品牌,还要持续强化各项保障,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走、政策往基层倾斜。作为五华区3家吹哨报到试点单位之一,龙翔街道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把党建和治理相结合,建立“吹哨报到”实体化平台。
龙翔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共设“群众接待区”“指挥中心”“办案室”“纠纷调解室”“装备室”等5个功能分区,探索构建“1+3+N”的工作模式,“1”是以街道综合执法队为主体;“3”即以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派出所警力3支专职常驻队伍为主要力量,共14名工作人员派驻中心,由街道统一协调和指挥;“N”即从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等部门抽调人员,采取片区派驻、挂牌进驻等方式下沉街道。遇到需综合执法事项,由街道启动吹哨程序,专职常驻人员参与,片区派驻、挂牌进驻单位按照“哨令”派出人员“报到”,参与解决问题。
自今年4月25日该综合治理中心启用以来,龙翔街道先后针对“辖区保健食品销售乱象”“茭菱路沿线酒吧乱象”“蔡家村农贸市场管理问题”等,吹响“重点哨”6次,“常规哨”19次,其中即时办结15件 ,综合办结28件,共有32家(次)区级部门、17家(次)联盟单位和5家(次)社会组织报到,服务群众10000余人,商户850余家。(本报记者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