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如能及时捕捉到孕育阶段的一些前兆显示,就能为防灾避灾赢得宝贵时间
近期,省气象局、省国土资源厅连续发布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醒相关地区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什么是滑坡、泥石流?专家介绍,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当运动速度较快且在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人们常常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专家表示,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专家分析,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会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专家介绍,可通过看、听等手段来判断是否有泥石流发生。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携带着柴草、树木,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哪怕极微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另外,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时,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专家提醒,在泥石流多发季节(夏季)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野外扎营时,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收拾物品,应等待一段时间。尽快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方位和险情,寻求救援。
记者 陈云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