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党员“一带一”拓宽增收路
      发布时间:2019-08-28 11:01:0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拉祜族女孩二妹今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这让她兴奋不已。如今,她更加积极地与党员干部一起服务群众,还带领贫困群众到蜂场学习中华蜂养殖技术,忙活着筹建蜜蜂养殖合作社。而在一年前,大家眼里的她还是个有些自卑、见人就躲的女孩,现在的变化得益于村里党员的结对帮扶。

二妹所在的村寨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全村都是拉祜族。过去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初中毕业后,二妹到外地打工,卖包、端菜、搬砖,什么都干过。因为没有技术、学历低、说不好普通话,在外打工几年也没赚到什么钱。无奈之下,二妹只能选择回老家。

“看到她现在干劲十足,我真高兴。一年前见到她时还是两眼无神、没精打采的样子。”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波说起二妹的变化,言语中满是欣慰。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决定从年轻人身上着手,由村里的7名党员与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年轻人提供政策引导、技术帮扶,解决贫困群众无致富门路、无增收技能的难题。

驻村工作队首先在班母村引入青贮玉米种植,二妹加入到种植行列,并尝到了甜头。去年,驻村工作队到村里开展党员“一带一”活动,副组长扎莫和二妹结对,把二妹推荐到村里的中华蜂养殖场里务工。从最基本的抬箱、除杂草这些活干起,在蜂场技术师傅的帮助下,二妹逐步学会了培育蜂王、蜜蜂分群等关键养殖技术,成为蜂场的技术工。一年下来,参加多项务工的二妹收入了5万多元。

“手把手地教,每一分成绩都是苦出来的,没有丝毫投机取巧。”王波说,党员“一带一”或“一带多”,结合拉祜族的生活习惯以及素质型贫困的实际,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人才队伍、群众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与职业中学签订培训协议或邀请有关培训部门进行技能培训,力争让每户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如今,班母村通过党员“一带一”,带出了29户76名产业增收能手。

党员“一带一”结对帮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一批通过帮带发展起来的致富能手、乡土人才、返乡毕业生等青年被培养成为党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夯实。

“看到党员们胸前戴着党徽,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二妹说。(记者 沈浩) 

责任编辑:杨春萍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