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山海牵手 共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9-08-21 10:08: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2016年9月,广东中山、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山海牵手,在昭通减贫史上共同书写东西协作扶贫新篇章。

2019年4月,广东深圳又牵手昭通,与第五、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一道,聚焦昭通脱贫攻坚,齐心协力向贫困宣战。

山海牵手拔“穷根”。3年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两地四市”从机制、措施、内容上全方位携手发力,齐心协力在磅礴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

围绕目标任务,高位推动高效推进

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和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1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1336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123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922个,分别占行政村和贫困村的92.44%和74.65%,贫困人口高达133.67万人,居云南首位。

为啃下全国、全省脱贫攻坚这块最硬的“硬骨头”,3年多来,“两地三市”围绕目标任务,始终做到高位推动、高效推进。

昭通市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昭通市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广东东莞、中山两市分别向昭通派驻扶贫协作工作组,与昭通建立了“两地三市”交流互访、三方联席会议等制度,成立“扶贫协作办公室”,组建昭通市扶贫协作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工作组,建立健全了扶贫协作机制。

为推动东西协作落地、落细,按照“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的原则,2016年,东莞、中山、昭通“两地三市”共同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8个专项合作协议,从干部和人才培养交流、扶贫协作示范村建设、产业建设、招商引资活动和交流合作、劳务培训与输出、教育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帮扶协作8个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3年来,东莞、中山、昭通3市沟通交流不断密切、协作领域深化拓展、协作友谊更加深厚,“两地三市”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0次,交流互访481人次。

为创新协作方式,深化拓展结对关系,“两地三市”探索建立起“1+1”“1+N”等帮扶模式“携手奔小康”。截至2019年7月底,东莞、中山两市53个镇街、127个村(社区)组团帮扶昭通10个县区,并与昭通74个乡镇、148个贫困村结对开展帮扶工作,387家企业结对帮扶昭通296个贫困村。2019年4月,深圳市党政企代表团专程到昭通考察调研,将从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扶贫车间”建设、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职业教育协作、企业定点帮扶等多个方面给予昭通重点支持,在昭通2.3万平方公里的乌蒙大山深处奏响了新时代高昂奋进的脱贫壮歌。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口帮扶

“住上小洋房,喝上自来水,门前还有小菜园,出门就是通往县城的大公路,实在是太安逸了。”谈起搬迁到水星坝后的新生活,56岁的刘先友喜悦之情写在满是沧桑的脸上。

水星坝是广东省中山小榄组团对口帮扶永善建设的扶贫示范点。2016年,中山市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永善县整合资金2294.16万元,让150户623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在中山市的帮扶下,搬迁到水星坝的贫困群众已经组建起养牛合作社。同时,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又把原来的坡地退耕还林发展竹产业,搬到水星坝的贫困群众日子会越来越好。”民胜村支书岳胜才一脸喜悦。

在广东东莞、中山市的对口帮扶下,像永善县水星坝移民安置示范点这样的安置点昭通市已建立起10个。

3年来,东莞在对口帮扶中,聚焦昭通安全住房、学校等基础设施短板,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从2016年每个县区1000万元递增到2019年的4000万元。目前,两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65亿元,完成投资6.49亿元,重点用于东西扶贫协作示范点建设、产业发展、劳务协作、饮水安全、住房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协作,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盛夏时节,鲁甸龙树镇古寨社区滇粤供港澳蔬菜基地,10多名贫困群众正忙着分装蔬菜瓜果。

该基地由鲁甸县与东莞市润丰果菜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采取“东莞平台+龙头+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产业扶贫“莞昭果蔬供应链”。通过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个全覆盖”,引导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入股等形式实现增产增收。

昭通特色农产品畅销粤港澳已是常态。为深入推进昭通、东莞、中山3市农业扶贫协作,实现东莞市、中山市销售网络和昭通市农业资源两大优势的互补,昭通市农业农村局与东莞市、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了9项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抓好昭通农业产业扶贫。

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大产业协作作为扶贫协作的重点,通过开展“岭南优品”平台农产品上线免费发布活动、开办“云南昭通高原特色农产品体验馆”等形式,推动昭通农特产品走向东部地区。仅2019年,东莞、中山两市就组织了10家农产品销售企业到昭通开展农特产品采购,签订销售协议资金达2.6亿多元;组织昭通23家农业企业100余种农特产品参加中山“招商引资”系列活动。

在实施农业产业帮扶的同时,昭通市出台《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招商引资办法(试行)》,从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用气、物流补贴、固定资产奖补、融资、入驻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建设、企业及高管人员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吸引东莞、中山、深圳东部企业到昭通投资兴业。目前,已有59个东部企业到昭通开展产业扶贫,实际投资11.75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334人,通过利益联结带动脱贫1.6万余人,其中,中山市兴中集团投资1亿元与云南菜人家、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永善县竹笋加工项目,有效助推昭通本土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探索出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启了东部企业帮带西部企业的示范。华坚鞋业、顺华智能、立时电子、鸿宝科技、隆讯视通5家粤商企业入驻滇粤产业园解决就业540余人。

从立时电子数据线到立勤电子液晶屏、从华坚鞋业鞋面加工到整鞋产出,入园企业由一条线逐步拓展延伸到一个链,在东西协作扶贫的东风引领下,昭通产业引进已形成“抱团”发展趋势。

强化劳务输出,确保就业促脱贫

“通过镇里的统一培训,统一组织培训、输出,我在中山工厂每月能领到6000多元工资,这是原来在镇雄老家想都不敢想的事。”2017年至今,像镇雄县母享镇穿洞村村民王成群一样,仅在东莞、中山两市,通过组织起来有序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就业脱贫的昭通籍务工人员就有162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13人。转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3500元左右,累计创造务工工资性收入2.1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3亿元。

昭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有农村劳动力320多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6万人。结合东莞、中山、深圳用工需要,按照“近抓外出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建立劳务协作议事协调机制,在东莞市、中山市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个、派驻工作人员33人,全力做好维权服务、联络管理等工作。在设立1306名劳务输出村级联络员,对接岗位信息和组织输送工作。加强与深圳市人才集团、劳动服务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劳务协作,推动昭通籍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到深圳市稳定就业。强化稳岗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支撑,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上门等活动,提升就业帮扶质量,积极引导其消除“不想出去”的思想和“不敢出去”的顾虑,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东莞、中山、昭通3市共举办培训班401期,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培训28082人次。目前,全市通过共同劳务协作转移输出到广东省就业6660人,帮助转移到云南省内就近就业3255人,帮助转移输出到其他省市就业42人。

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强化产业招商引资,支持鼓励外企带设备、带技术、带订单创建“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市建设扶贫协作车间16个,吸纳1034名劳动力就地务工。

加大人才交流,持续提升协作成效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2019年全县就组织赴东莞观摩学习1次;接受学术支援1次,受训200余人次。”鲁甸县紧紧抓住与广东东莞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支援工作有利契机,通过干部、学术、交流、医疗协作和劳务输出等措施,扎实推进与莞城街道办事处的对口协作,积极对接,主动作为,不断拓宽人才支援协作领域,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根据“1+8”协议,昭通市将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132名干部选派到东莞市、中山市挂职;协调广东省第五、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先后进驻昭通,东莞市、中山市选派32名干部在昭通挂职。昭通选派942名、东莞中山选派198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交流学习,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9万人次,输出和引进技术23项。云南云天墨睿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导热膜项目启动暨蔡金明专家工作站在水富揭牌,东莞昭通协作首个新材料高科技项目落户昭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交流干部、挂职干部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从保健制度、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休假制度、人文关怀等方面创造条件,让挂职干部融得进、沉得下、干得好。

为加大教育帮扶力度,昭通协调东莞市、中山市106位名师走进昭通开展多学科教学指导、选派26位教师到昭通挂职支教,昭通选派564名教师赴东莞中山学习。通过“教研队伍跟岗培训、校长跟岗学习、1+9教师培训、职业教师跟岗培训”等方式。积极探索“2+1”“2.5+0.5”联合办学模式,累计组织4510名昭通籍“两后生”到东莞市、中山市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毕业后就地就业;深圳协调解决2000名昭通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到深圳就读职业院校。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威信6个县(区)中职学校与东莞市6所中职学校实施结对帮扶,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在卫生协作帮扶中,按照建立医疗机构“一对一”帮扶模式,东莞中山22家医疗机构与昭通市16家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年定期选派医疗管理专家、医务技术人员到昭通开展帮扶指导。昭通选派275名医生到东莞市、中山市进修学习,东莞市、中山市选派71名医生到昭通挂职带教。组织开展医疗公益活动,东莞市、中山市医疗机构在我市举行免费义诊、学术交流等大型活动5次,惠及2300人次。

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乌蒙山,南海边,山海牵手战犹酣。

责任编辑:叶晔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