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书写云南教育出彩答卷
      发布时间:2019-09-02 09:05:5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公办高职院校时有什么补助政策?如何规范“互教通”等收费家校互动平台?昆明市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8月29日,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九大教育成就书写精彩答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云南的教育事业经过70年的发展,建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周荣从9个方面细数了云南教育事业70年来的重大变化。

周荣介绍,70年来,云南教育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答卷。一是学前教育由点到面、普及水平不断攀升。幼儿园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6所增加到1万多所,在园幼儿从488人增加到140多万人,从新中国成立初几乎无法保证幼儿入园,做到了现在100个适龄幼儿中近80人可以入园。二是城乡统一、保障到位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省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等政策,实现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费教科书三个全覆盖。从建国初期100人中只有8个人能上小学,做到了所有适龄学生都能上学。三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由小变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在校生人数从8703人增加到151.5万人,高中阶段从1983年的100个适龄青少年只有8人能上学,到现在100人中有近78人能上学。四是职业教育由弱变强、体系逐步完善。从只有6所中等技术学校、11所中等师范学校,增加到中职学校410所,专科院校47所,在校生从4300多人增加到108万人(含中高职)。五是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从平均每万人中只有1个在校大学生到现在每万人中有近217个在校大学生,高等教育从1983年的100个适龄青年中只有1人能上大学增加到现在100个人中有近42人能上大学。六是民办教育从无到有、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现有民办学校5635所,占学校总数的近24%;在校生125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近13%。七是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大幅提高。教育经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万元增加到1270多亿元,翻了近8万倍。八是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4万人,增加到65万人,增长了近46倍。九是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从新中国成立初的85%以上人口是文盲、半文盲,到2010年实现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4年。

贫困学子入学“三不愁”

“请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公办高职院校时有哪些补助政策?”网友咨询。

“目前,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可以保证所有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省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张晓明介绍,我省已建立起多种方式并举的混合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不愁”,即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对于考上高职院校的贫困生,第一,在入学时有一系列的政策完全可以支持贫困生顺利入学,比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首先可以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解决学费和住宿费的问题,最高可以申请8000元,教育部门的承诺是应贷尽贷。第二,贫困学子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解决从家到学校的路费问题,省内是500元,省外是1000元。第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如果是直过民族,还可以申请5000元的学费奖励,在校期间都可以接受资助。同时,扶贫部门和教育部门还共同实施了“雨露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如果通过申请,还可以获得3000元的资助。

张晓明表示,今年国家高职院校全面扩招,我省也相应加大了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从资助面上提高了10%。在资助力度上,由原来全省平均3000元的资助额提高到了3300元,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互教通”遭家长质疑

近年来,越来越多免费社交工具不断涌现,“互教通”等收费家校互动平台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开学伊始,这一问题又成了家长们热议的话题。

“互教通”在宣传中说要打造“家校互动”的通讯平台、“身边的教育专家”“让沟通随时随地”,但很多家长的实际感受却并非如此。家长们普遍反映,“互教通”一学期用下来,除了收到考试时间、放假时间、安全提示、活动报名等信息外,从没有收到其他有关孩子在校情况的信息。“互教通”名义上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联系,其实家长要和老师沟通还是需要拨打老师电话。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利春介绍, 2004年,昆明市、玉溪市等一些城市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建立起了“互教通”平台。在此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2010年时,省教育厅曾下发通知进行规范。

龚利春表示,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对“互教通”等平台的态度都是,第一要学校和家长自愿,第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特别是不允许学校乱收费和参与经营。“下一步昆明市教育部门将进一步调研、了解、核查,规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渠道。”龚利春坦言将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好服务,让家长不再为这类小事烦心。

探索解决“三点半”难题

“公立学校下午3点半就放学,家长基本没有时间去接孩子,只有交给课后托管班,这又要增加一笔费用。听说昆明市将推行课后服务,请问从什么时候开始?” 听众李先生打进热线咨询。

“昆明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在全省率先解决小学‘三点半’难题。”龚利春介绍,昆明市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主城各区小学将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到2020年秋季学期,所有小学将开展课后服务,并且不收取费用。

龚利春表示,昆明市各小学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围绕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学生自愿参加,严禁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结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当天下午6时。课后服务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进行自习、做作业、自主阅读等,同时学校也要组织开展多样化兴趣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周荣表示,昆明市就解决“三点半”问题做了深入系统地探索。在昆明市的经验基础上,全省可以系统推开。(记者 李翕坚)

责任编辑:杨景涵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