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基地刺绣技艺的培训和绣品回收销售,我才敢走出家门,一步步走出贫困。”南华县马街镇官山村委会羊街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谢琼芬,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农村妇女,以前一家3口人靠种植包谷、烤烟来维持生活,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
2014年,谢琼芬在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帮扶下,到南华县城七彩彝州绣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学习刺绣技艺,并一直在基地里制作各种绣品。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摸索,如今的谢琼芬已是绣制高端绣品的高级绣娘,月收入3000多元。
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厂是南华县一家以刺绣产品设计、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服务型私营企业。在南华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帮扶下,2014年创建成为县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几年来,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兰英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刺绣技艺培训和设计、制作、产销、展示为一体的经营服务,带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通过“非遗+扶贫”的产业模式,在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同时,帮扶和吸纳残疾人从事刺绣生产加工,助力残疾人实现“增收梦”和“就业梦”。
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厂负责人丁兰英告诉记者,自2014年以来,绣坊累计举办各类刺绣培训班137期,培训绣娘929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6人次,残疾人246人次,带动农村绣娘4200多人。如今,刺绣厂不仅有800多名绣娘,还聘用了22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和36个残疾人。
记者 吕瑾 通讯员 者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