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大理州:为“三古一传”上好安全锁
      发布时间:2019-11-26 15:02:3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走进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蒋公祠,记者除了观赏和享受这座古城内保存较为完好和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建筑风格,还能领略一道消防安全“风景”。

进门左侧一个显著的微型消防站,每个展厅门口装满水的大水缸、两只消防桶及灭火器都在显眼处矗立着。

“除了这些看得到的消防设施,这里还有21个独立式烟雾感应器,只要一有烟雾,第一时间就会自动报警。”蒋公祠负责人兼消防专员董宗梅介绍,“消防无小事,每两小时我们就要巡查一次,全天12次,从不敢松懈。”

保护好文物古建筑如此,而面对整个大理古城的保护,依然如此。

“大理古城之前存在着‘三合一、多合一’经营性场所,违规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三把刀’。”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队古城中队政治指导员杜俊杰介绍,为消除“三把刀”的严重威胁,大理市采取“点线面”全方位覆盖的治理模式,点上发力,重点单位、标志性建筑“重点抓”;线上到位,文物古建“一项一策”主线“持续走”;面上覆盖,古城商铺消防安全“严格管”。通过3年时间分区域分街道按时限实施挂图作战,“三把刀”对古城消防安全的威胁基本消除。

“以木和砖木结构建筑为主体的古城,最怕火。”杜俊杰介绍,火情就是命令,为守护好古城的安全,大理市将大理古城内所有建筑按三横三纵主街道划分为9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内按微型消防站布点分为27个小单元,确定了一分钟应急响应、三分钟处置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五分钟微型消防站协同作战的“一三五”模式。

记者了解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拥有大理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7个,传统村落130个,存在火灾风险的文物古建筑286个。为保护好古城、古镇、古建筑和传统村落等“三古一传”,大理州以预防火灾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以全面保护为中心,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技术规范为依据,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防消结合,按照分类、分级、分步等“三分”和制定、评审、发布、实施等“四步”的总设计,组织制定了“一城一策、一镇一策、一项一策、一村一策”的火灾防控导则。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群防”四位一体火灾防控体系,逐步建立“政府全力主导,责任划分明确,防范措施健全,救援力量优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为每一座古城、古镇、古建筑和每一个传统村落都上了一把安全锁。

(记者 博达)

责任编辑:杨春萍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