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永不卷刃的钢刀
      发布时间:2020-08-01 04:32: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记武警云南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一大队机动一中队(上)

在云南某驻训基地,有一支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英雄劲旅:他们闯高原、驻海疆、守边关、镇国门,从北至南,辗转河北、山西、南宁、深圳、云南等地,横跨大半个中国,在百团大战、淮海战役、两广战役、西南剿匪和西藏平叛等139次战役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支英雄劲旅,就是武警云南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一大队机动一中队。部队的前身为1937年7月成立的洪原游击大队四中队,后历经数次转隶。

这支英雄劲旅,曾于1979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称号。

“钢刀在握、坚不可摧,钢刀出鞘、锐不可当”的“钢刀之魂”,在长期的积淀中,成为了机动一中队最闪亮的名片,激励着一代代官兵永葆初心,担当使命。

如今,这面由英雄的鲜血染红的“钢刀连”战旗,悬挂在中队荣誉室的最高处,成为一中队的一座精神丰碑,承载着历史,指引着未来。

淬炼胆气血性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是一中队官兵最鲜明的精神特质。

83年来,这支部队继承和发扬“钢刀精神”,叫响“武艺练不精、愧当一连兵,武艺不领先、不进钢刀连”的口号,认真开展尖子兵、尖刀班、尖兵排“三尖”钢刀尖兵评比活动,设置“军事训练龙虎榜”,在官兵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战士钟盛国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井冈山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立志报国从军。2010年12月,钟盛国如愿穿上这身“橄榄绿”。

下到连队后,钟盛国才发现,虽然自己在新兵训练中获得嘉奖,但与一中队的战友相比,他的军事素质还是相差一大截,曾经自信满满的他感到了焦虑。

时任连长何锟华看出了钟盛国的心思,便主动找他谈心。那一刻,钟盛国暗下决心:“钢刀连没有孬兵!咱就一个字——练!”

为提高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钟盛国的沙背心、沙绑腿从不离身;为提高射击技能,挂水壶、吊砖头,他的肘部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皮,双腿经常蹲得麻木到失去知觉。凭着这股狠劲儿,钟盛国的军事素质终于有了突破,很快成为连队的训练尖子。

2016年7月,钟盛国代表连队参加了上级“八一”军事尖子比武竞赛,最终以1分36秒88的优异成绩夺得400米障碍桂冠,创造并刷新了纪录。

“钢刀精神”永不过时,它已经成为一中队官兵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官兵们的生命能量,激励每一个官兵坚定地走向未来。

在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一中队在历年军事训练考核中团体成绩排名第一,43人次被表彰为“训练标兵”,先后创造并保持了9项师团纪录,其中5公里武装越野、400米障碍2项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锻造制胜钢刀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精神,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这种精神,就是“钢刀精神”。

在战争年代,这支部队连战连捷,屡建功勋,先后荣获“英勇顽强、战功卓著”“三打三胜”“勇猛攻击榜样”等荣誉锦旗;和平时期,他们胸怀大局、牢记使命、敢打必胜。

2012年,一中队闻令火速驰援西南边境一线执行任务,期间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公安武警联合综治行动”,共协助查缉毒品23600克,缴获火药枪、管制刀具等一批违禁物品,抓获吸毒贩毒人员30余人,为维护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8年至2014年,一中队先后两次驰援雪域高原执行驻训任务,历时4年。他们以“缺氧气不缺士气、海拔高斗志更高、环境苦绝不叫苦”的顽强意志,备战雪域、砺兵高原,圆满完成历年赛马节、康巴艺术节和奥运火炬传递等重大安保任务。

2018年年初的改革调整给机动一中队赋予了更加光荣的使命任务——锻造云岭维稳的尖刀。

“分家”后剩下的骨干大多年纪轻、能力素质偏弱。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下,中队盲目提高训练强度,战士的训练伤病不断攀升,结果让一中队雪上加霜。

在支队组织各中队进行军事训练摸底考核中,连续20多年的强项——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队成绩掉出了前3名。

这时,“钢刀连”的队旗出现在营房一楼走廊的墙上,与警容镜并列而挂。“面向队旗,我们再次重温队史。”文书刘子瑜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阴雨蒙蒙,时任指导员包亮将全体官兵召集在队旗前,重温这面血染战旗的历史。

“请同志们铭记钢刀连从何而来,今天我把队旗挂在这里,请大家监督,如果哪一天我们党支部只要有一个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了,就把这面旗撤下来,永远收在荣誉室的柜子里!”指导员的话斩钉截铁,战士们静静地站立在原地,许久没有离开。

从那以后,官兵们心中的斗志被点燃。训练场上,重新出现你追我赶、喊杀震天的画面。仅3个月时间,一中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训练成绩节节攀升。

塑造卫士品格

在一中队荣誉室里,有237面(个)锦旗、奖牌,这是中队一代代官兵崇尚荣誉、忠诚奉献的真实记录。中队官兵始终视荣誉为生命,在创造荣誉中捍卫荣誉。

多年来,他们坚持开展“荣誉编号上队史、光荣榜上贴彩照、锦旗牌匾留签名”系列活动,每逢支部班子调整、老兵退伍离队、士兵晋衔任职,就组织重温队魂荣誉,开展荣誉进班活动,叫响“今天我以中队为荣,明天中队以我为荣”的口号。

这些年来,部队南征北战,任务布置在哪里,他们就把荣誉室建到哪里。每逢重大任务,官兵们都要走进荣誉室,用历史的荣光荡涤心灵,点燃必胜的信念。

2019年1月,一中队从蒙自移防到滇西边境后,在野外驻训了近两年。面对繁重任务、艰苦环境等多重考验,他们在野营帐篷里建起荣誉室,办好战地手抄报,传颂好中队荣誉故事,广泛开展“传承钢刀精神,争当维稳戍边勇士”荣誉创建活动。官兵们在荣誉的激励下坚定忠诚信念,扎根西南边关。

“勇于战胜困难,勇于战胜对手,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在滇西野营村帐篷训练基地,一排黑体泥塑标语引人注目。一排一班班长杨虎林介绍,这些标语是官兵们用泥巴和草混合搅拌后,在泥墙上塑型,最后用红漆涂刷、黄漆描边做成的。

在野营村帐篷训练基地,像这样由官兵动手自建的设施还很多。一节直径约为16厘米的PVC管一划为二,两边分别放上一块砖,周边加上隔离板,一格简易的卫生间就建设好了。建设战地文化长廊,官兵们就地取材用泥巴、树枝、石子、木头堆制加工成“长城”“国门”“钢刀”……

维稳驻训两年多,中队不因驻地常变而放松要求,不因设施简陋而降低标准,将营区正规化管理标准延伸至野外,早操查军容、正军姿,行进走直线、拐直角,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被子叠成“豆腐块”、物资摆放排成线,一人出去是形象、一队外出是风景,以严格的制度、严实的作风正身塑形。

自建队以来,这支部队在严实作风的引领下,先后走出了6名将军,180人走上师团领导岗位,21人担任地方党政机关领导,211人次被树为各类标兵,176人次立功受奖,85人退役返乡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站在新的起点,机动一中队官兵发扬“钢刀精神”,强化起步领跑、模范争先的责任担当,勇于在平安守护、机动驻训中摔打磨炼,让“钢刀连”的利刃更具锋芒。(记者 李建国)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