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财富 > 正文
生态退化地区的绿色兴农之路
      发布时间:2020-11-24 03:49:0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农户刘朝德在采摘柑橘。记者 陈飞 摄

“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现今猕猴桃果园连绵成片。即使在冬季,也是满目绿意,游人络绎不绝。

生态退化地区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实现金山银山?近年来,西畴县下定决心,继续弘扬面对困难不低头,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结合区域自身生态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突出规划 强化产业项目聚合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然而在西畴,群众首先面对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喀斯特地貌占75.4%,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是滇黔桂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部分贫困村地处偏远地区,土壤瘠薄,耕地零散。

20世纪90年代,西畴人民搬开石旮旯要土地,掀开石窝窝建小水窖,创造了感天动地的生存发展奇迹。

雨雾蒙蒙的中午,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的高仕仙仍然迎来了几桌吃生态鸡火锅的客人。他们家经营的农家乐位于西畴三光国家石漠公园景区的核心区域。

“曾经,村民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走在路上全给晃洒了;种一点玉米只能盼着天公作美才有收获。”高仕仙向记者讲述当年的不易。

三光片区曾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6年,西畴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政企投资近5亿元,建成以种植有机猕猴桃为主的5000余亩高原特色水果综合基地。通过土地流转,高仕仙家获得了土地租金,以此为资金基础,建成村里第一家农家乐。

“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西畴县结合区域自身生态功能地位,突出规划,强化项目聚合力,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农业县,提出‘养好一只鸡’‘栽好一山药’‘种好一园菜’,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观光农业,彻底告别了‘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的历史。”西畴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陆晋玄向记者介绍。

“养好一只鸡”——发展以乌骨鸡为重点的生态畜禽养殖;“栽好一山药”——充分利用西畴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推行林下中药材种植,把西畴建成“山豆根云药之乡”;“种好一园菜”——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为依托,发展标准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绿色蔬菜种植。

优化结构 循环农业高效发展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畴县坚定走质量兴农之路。

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强化企业带动。陆晋玄说,近年来,西畴县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林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兴牧牧业有限公司、君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建基地、合作社带农户、打品牌拓市场等方式,逐步发展壮大,带动全县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了重点农业产业集中成片开发、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业主、大户1114户。

通过培育加工龙头延链条,培育专合组织强带动,强化品牌影响力,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减贫带贫效果:2019年全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141.76万元,占扶贫资金的33.47%。各项农业产业共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清晨的阳光照在西畴县莲花塘乡兴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鸡舍上,几千只注册了“八角飘香鸡”品牌的乌骨鸡在八角林间悠闲踱步啄食。

合作社按照“统一经营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疫疾病、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市场销售”的经营模式,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带领合作社成员走绿色生态发展路。2011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经营收入900万元,累计实现可分配利润64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八角树会长一种专吃嫩叶的虫,在林下养鸡既减少了虫害,又不容易长杂草,养殖畜禽的粪便还可作为种植作物的有机肥料,种植作物的根、茎、叶又可用作养殖畜禽的饲料。”循环农业不仅盘活了林地资源,而且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改善了种养业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高兴龙所注册的“八角飘香鸡”“鸡冠山野猪”等品牌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价格不低的商品在高端市场供不应求。

50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园刚刚收获完,浩弘农业林下养殖的鸡以及生态鸡蛋也已产生效益,今年又投入600万元兴建了养牛场。“我们打算利用牛粪继续优化有机肥配方,进一步改良土壤。”浩弘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深耕绿色生态农业,让猕猴桃品质更好,走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疫情期间,浩弘猕猴桃经对口帮扶的上海虹口区扶贫团队帮助,在上海市场赢得良好口碑。

拓展路径 新兴产业生机勃发

休闲农业和电子商务在西畴显露生机。

莲花塘乡香坪山村委会依偎在老胖箐水库旁,目前已建成拥有完整体系的文旅项目“林涧有雨”。村委会和旅游公司合作,村民定期获得土地流转费,村集体得到公司经营5%的流水收益。公司除技术性岗位外优先聘用村民,提高了村民的务工收入。在景区卖烧烤的村民梁月告诉记者,以前要外出务工,没办法照顾家庭,现在她回到家乡,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在景区做生意,一天收入200元至400元不等。

兴街镇东升村委会江龙村的58户人家种植了1100亩柑橘。刚刚摘完柑橘的李代茂把一大筐柑橘放在了田埂边。李代茂是村里的第二代柑橘种植户,为了提升村里水果的知名度,27岁的他不断摸索直播带货。2019年,李代茂通过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吸引了来自浙江、武汉的批发商,他们到村里考察后,成交了四五吨柑橘。

昔日怪石嶙峋的旮旯地变成一片片绿色的希望田野,昔日被外国专家判断为“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成为喀斯特绿洲。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又通过产业发展使水更清、山更绿,西畴县正在取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记者 段毅 李喜翠 施颖)

责任编辑:董翔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