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草莓走出乌蒙山村民吃上“定薪丸”
      发布时间:2020-09-03 04:20:5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初秋的清晨,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会泽县新街回族乡闸塘村雾气缭绕,气温仅15摄氏度。8时刚过,田间大棚里已有不少村民在忙着采摘草莓。

“没想到村里能种出草莓,更没想到在家门口采草莓就能挣上钱。”闸塘村村民严彦英从没走出过村子所属的新街乡。她以为,这片高寒土地除了洋芋和玉米外什么也种不出来。

9月1日, “勠力同心奔小康 多党合作显担当”——云报集团全媒体聚焦云南统一战线“同心工程”会泽行报道组走进闸塘村,来到了让严彦英惊叹的草莓大棚。

“2018年,闸塘村引进种植夏草莓,高寒冷凉的地理气候正是种植夏草莓的必备条件,采摘期从每年的4月至次年1月,刚好弥补了市场空缺。”民盟云南省委会扶贫干部、新街乡挂职副乡长王世忠说,民盟云南省委会对口帮扶闸塘村以来,通过调研发现,在闸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技术致贫占38.3%,是最主要的致贫原因。

闸塘村引进夏草莓后,民盟云南省委会以此为切入点,筹资25.4万余元援建了配套引水灌溉工程,有效解决冬春两季草莓基地的灌溉难题。同时,以村集体股份形式注入项目,初步形成“企业投资、政府扶持、农户参与、民盟助力”的产业发展模式。

王世忠算了一笔账:每个贫困户每天采摘草莓的工钱在70元至100元不等,一个月最多能获得3000元的工资,长达近10个月的采摘期能为老百姓创收至少2万元。一些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工资每月甚至上万元。

耿开文是闸塘村四村民小组组长,有文化、有威望的他被聘为草莓基地统计员。耿开文掏出一本笔记本,上面记着基地每天每人的劳动情况。“每天前往草莓地采摘的农户要到我这里登记,月底根据我的统计表来支付工资。”72岁的耿开文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月3500元的固定工资更让他铆足了干劲。

两年前,村民赵庆忠不相信这些小草莓能带来实惠。去年6月,他也加入了村里的“草莓大军”。“媳妇生病去世,我因为腰椎受伤在家休养了5年,生活快过不下去了。”这个工作机会,对赵庆忠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目前,闸塘村的草莓基地经过两年发展已拓展至600亩,共带动闸塘村及周边村镇400余人就业,成为乌蒙深山中困难群众的一颗“定薪丸”。(通讯员 李晓琳 尹永权)

责任编辑:董翔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