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怒江州统筹推进“三个组织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发布时间:2020-11-12 04:11:3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怒江州统筹推进“三个组织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组织有保障 脱贫成色足

白天工作,晚上走进搬迁户家中动员劳动力外出务工,回到家已是晚上10时多。这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依陆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副主任范红军近半年来的工作状态。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里,他和县里各单位选派的干部组成了一支10人的劳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共动员安置点316名群众到县内或珠海务工。

“搬迁群众对外出打工有疑虑,我们就反反复复讲政策讲好处,讲外出务工收入的变化,讲我们的后方保障,跑一趟不行就两趟、三趟、四趟,有几家我们去了不下20趟。”范红军说。

怒江州有10.2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让他们在城里安心生活,稳岗成为重中之重。今年6月29日,怒江州抽调500名干部组建了15支“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入驻到怒江州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仅用3个月时间,就新动员7000多人外出务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围绕全面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怒江州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协调作用,把干部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以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就业扶贫组织化和产业扶贫组织化为抓手,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效,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派最能打硬仗的人打最硬的仗。怒江州255名村第一书记全部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1779名驻村(驻安置点)队员都是各单位业务骨干,“钉”在一线发挥攻坚骨干作用。今年3月至6月实施“百日歼灭战”中,全州抽调了1006名干部组建15支易地扶贫搬迁“背包工作队”,啃下3396户13872人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 7月至9月实施的“百日提升行动”中,抽调了1313名干部充实一线力量。目前,全州有7493名干部在村工作,占机关干部数的一半以上。全州每月20日以后定为“无会日”,领导干部下沉驻村2天以上,在一线推动工作落实。

为了让占全州总人口五分之一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怒江州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创建了“管委会+社区‘两委’+扶贫暖心团”的组织工作体系,将党的领导、社区自治、服务群众融为一体。每200名搬迁群众配备1名“管委会”干部,选优配强社区“两委”干部,构建起“到楼到户”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群众从“挪出穷窝”到“安居乐业”。目前,全州已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建“扶贫暖心团”66个,建设“爱心食堂”10个,以孤寡残疾、留守老人儿童为重点开展扶贫暖心行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青壮年外出务工安心。在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周一例行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党组织书记在国旗下讲话,群众用民族语言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等歌曲,歌唱幸福生活,感恩党的好政策。

不断提升就业扶贫组织化,除了派出劳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攻坚外,怒江州还全覆盖组建了乡镇、村(社区)劳务工作站,选派13名干部在珠海组建5个劳务服务工作站,在安置点建设10个珠海市招聘发布平台,实行“出家门到厂房”全程服务。对于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培育致富带头人牵头建设扶贫车间46个,建设“微菜园”10个256.6亩,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就近务工的需求。今年以来,全州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兑现“稳岗补贴”2506.93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9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81.94%,实现户均就业1人以上。

全面推进产业扶贫组织化,为巩固脱贫成效注入不竭动力。怒江州推行“党支部+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规范及新成立减贫带贫合作社859家,流转土地5.07万亩,将4.65万搬迁人口牢牢“镶嵌”在致富产业链上;组建了186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建设项目,带动12.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近年来,怒江州还引进了陕西海升、一心堂、拼多多等龙头企业,建设了兰坪通甸现代农业产业园、泸水老窝沃柑产业基地等大型农业产业基地,让1.87万农户从传统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兰坪通甸镇丰华村村民李丽琴和丈夫每月在通甸现代农业产业园务工,收入合计达到5000多元。她说:“我们的收入比以前种地打零工时翻了五六倍,在家门口务工,能照顾老人孩子,心里踏实。”(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