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守好“绿色宝库”筑牢“绿色家底”
      发布时间:2021-03-24 03:48:0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云南抓生态严保护,提质量增体量

守好“绿色宝库”筑牢“绿色家底”

我省以实施生态工程带动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进一步严格生态保护,守好“绿色宝库”,提质量增体量,筑牢“绿色家底”。

近5年来,全省完成营造林3847.7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286.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38.36万亩,防护林建设60.9万亩,退化草原修复410万亩,退牧还草238.2万亩,年均义务植树1亿株以上。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35个,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全省乡村绿化率达47.45%。打造了宜良冬林苑森林庄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等社会参与生态修复的典范。建设了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以及沪昆、云桂高铁等重要交通沿线近1800公里的生态廊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保护修复、美丽河湖建设林草行动计划。

为严格抓实生态保护,我省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5年间划建自然保护地11类、362处,占云南国土面积的14.32%,全省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重要风景资源、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成立“滇金丝猴全景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全省亚洲象增长至300余头,滇金丝猴和黑颈鹤均增长到3000多只。

为抓好森林质量和体量,筑牢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全省林草系统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森林抚育实施细则,着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通过开展森林督查、“绿卫”、整治种茶毁林等专项行动,森林资源监管实现了由被动式发现向主动式发现、常态化执法的转变。

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湿地标准、分级分类管理等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湿地665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6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探索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原湖泊的云南模式。建立了森林、湿地综合监测评估、年度出数机制,建成森林资源“一张图”,实现资源动态管理。积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筑牢林草资源“防护网”。(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孙重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