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党员干部进村入社解民忧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0 03:40:1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怒江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党员干部进村入社解民忧促发展

冬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双拉娃村的草果地里,红彤彤的草果堆积如山。县、镇、村干部组成的草果助收队与村民们分拣、搬运草果,分工协作,干劲十足。

“草果丰产增收,助收队帮了大忙。”双拉娃村党总支书记丰友林说,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草果挂果地块多,忙不过来,种植户一直担心错过采摘季节。现在多亏了各级干部进村帮忙抢收,解决了草果种植户的忧心事。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社,到群众身边,到田垄地头,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真实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生产中的忧心事、生活中的烦心事,用一件件为民实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车厘子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亩,高寒山区农民又多了一份增收保障;泸水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周边,3000多亩精品咖啡种植园翠绿葱郁,搬迁群众有了务工增收的好去处;福贡县上帕镇5210亩连片茶园扮靓了山坡,富了百姓。

乡村振兴路上,怒江州广大党员、干部传承“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脱贫攻坚精神,不停歇、不松懈,背包再出发,下沉村组、搬迁社区一线,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聚焦村容村貌整治、通组公路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想办法、出点子,带领群众发展好生产、守护好边境、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当好群众贴心人,一心一意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36对草果溜索建起来了,过江吊桥翻修一新,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出台了……”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党总支书记罗几堆说起村里的变化,满心喜欢,“这都是工作队带着我们干的,边疆农民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马吉乡锦福社区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肯堂与班子成员上任后,与13户“最困难家庭”结对开展帮扶,并以居民会议、民情恳谈会、院坝会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就限期解决,一件一件落实到位。

怒江州农业农村局整合农牧业科技工作力量,遴选207名农业技术骨干组建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专家团,到蔬菜、柑橘、楤木、茶叶、黄精、重楼等种植基地、养殖场开展定点挂联技术指导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的生产技术难题,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和技术支撑。

贡山县食用菌种植带头人余丽萍打算到泸水市大兴地镇开办食用菌菌种厂,扩大边境3个县(市)的食用菌种植覆盖面,让更多农民群众依靠食用菌富起来,却因电力设施问题,一时难以如愿。大兴地镇党委、政府与怒江供电局通力配合,组成工作组,协调好土地、电力建设。泸水市农业农村局派出技术员入厂蹲守指导,让余丽萍的菌种厂早日投产,彻底改变泸水、福贡、贡山食用菌菌种依靠外地供应的现状。

在“美丽县城”创建中,泸水市党员、干部以“早起半个小时、晚走半个小时”的方法,做好所在社区、卫生网格区域的环境清扫、守护工作,带动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美丽县城”创建中,推动泸水市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创建实现全达标,疫情防控持续保持零输入、零发生。

一条条高山产业路,一座座跨江幸福桥,一件件为民暖心事,怒江州各族群众从村组蝶变、社区新貌中,从就业增收路拓宽、乡风文明提升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成效。(记者 李寿华)

责任编辑:孙重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