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怒江州盘活农村“三块地”念好民生“三字经”
      发布时间:2022-05-15 03:52:2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脱贫攻坚期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0.2万人陆续搬离高山陡坡地带,进城入镇,开启美好新生活。如何结合州情,抓实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这10.2万名群众真正实现立新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怒江州一直在积极探索。

怒江州立足实际,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盘活搬迁群众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种植草果、香橼、花椒、芒果等,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效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潜力,让昔日贫困的大山变为金山银山,这是怒江州利用搬迁地资源禀赋打出的后续帮扶“组合拳”。

盘活土地 绿色发展

怒江州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每户按人均0.6万元标准给予补助,鼓励群众对搬迁后闲置的宅基地复垦复绿,有效盘活宅基地0.89万亩,获得收益25.17亿元。

针对10.2万名搬迁户所属36.9万亩承包地谁来管谁来种的问题,怒江州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怒江现场办公会“两区一胜地”定位要求,落实授信资金11.17亿元,及时启动实施“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三年行动,结合市场导向和群众意愿,组织群众发展草果、花椒、漆树、香橼等绿色产业,走兴林增收的绿色发展路子。

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村民肖比三搬迁到巴尼小镇后,老家的土地流转给香橼种植合作社,自己和妻子到香橼基地务工,家里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土地流转收入加上务工工资,搬迁群众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巴尼小镇社区党总支书记肖碧南说,承包地流转后,搬迁群众积极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到扶贫车间就业、到沿海城市打工,收入来源拓宽了。

2021年,怒江州投资6.9亿元完成造林10.38万亩。80家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带动脱贫群众3.11万人,实现增收与增绿“双赢”。

广袤的山林是大自然赐予怒江的宝贵财富。怒江州在搬迁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4万名,采取季节性返回、轮流值守的方式开展巡山护林,让搬出大山的群众有了新职业、有了新盼头。同时,实施搬迁户84.92万亩山林地公益林补偿,大力发展以草果为代表的林下产业,让国土绿化提质增速,绿水青山再添新颜。2021年,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产值达4亿元,带动4.31万户16.5万人稳定增收,造林护林、生态修复,成为搬迁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妇女李春兰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巡山护林的间隙,发展草果、黄精、葛根、重楼等种植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泸水市上江镇同心社区搬迁户何才妹的新家里,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搬迁进城后,她在棒球车间务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生活条件较以前在大山里有了很大改善。“学校、医院、超市、微菜园、扶贫车间……社区里什么都有,生活非常方便。”何才妹说,刚搬来时,她还忧心搬迁后的生活,“现在,给多少钱我都不回山上了。”

改善民生 安居乐业

在搬迁后续帮扶中,怒江州采取建产业基地、抓劳务输出、办扶贫车间等措施,念好搬迁群众的民生“三字经”——“安居经、就业经、治理经”,所有安置点配备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点、养老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并组建67个扶贫暖心团,教会群众安全使用电器;建792.88亩微菜园,让17322户64938人搬迁群众有菜种,节省生活成本,还建成53个帮扶车间、13个农业产业园区、16个产业基地;组建驻点就业小分队,包栋逐户开展劳务输出动员,努力让搬迁群众有活干、能就业、有收入,逐步能致富。

2021年,怒江州搬迁群众转移就业4.98万人,就业率达88.61%,实现户均1.85人稳定就业。

在新社区治理中,怒江州组建了26个管委会、315个居民小组,成立81个党组织、197个党小组,设立综治中心、红白理事会、群团组织,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易地搬迁点、楼栋、产业园区党组织全覆盖。依托基层党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文明创建、技能培训进安置社区活动,转变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福贡县搬迁户邓扒松进城安居,过上了好日子。71岁的他经常参加社区感恩教育活动,现身说法,给年轻人讲“共产党的好说不完”等故事。“党真心实意关心我们,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边疆人民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邓扒松说。

造林兴果,盘活山林,繁荣生态产业;进城务工,学新技能,自主创业;做生意、跑客运,当微商、民宿老板、探险向导、带货主播……迈上小康路的怒江州搬迁群众迎来百业兴旺,快步过上好日子。(记者 李寿华)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