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携手绘新景 山海情更浓
      发布时间:2023-08-20 03:57:1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携手绘新景 山海情更浓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按照中央“四个不摘”要求,沪滇对口协作全面转入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

进入新阶段,上海带着职责使命,云南把握发展机遇,滇沪携手开启新航程,奏响对口协作的最强音。

上海,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目标要求不减、帮扶成效不减,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做到真帮实扶;云南,以协作促发展、以发展带共富,深化机制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

今年以来,沪滇双方协作更加紧密。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到位上海财政援助资金38.18亿元,启动实施项目509个,资金拨付时间比上年提前30余天,资金支付率达52.0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82个百分点。

用心用情 聚力共促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山海协力的共同目标,这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跨区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场壮举。力度不断加大,模式不断创新,路径不断拓宽正是沪滇对口协作的真实写照。

2020年,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绣成了展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会拿筷子就会拿绣花针,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彝族文化的特质感染着观众,展会直播间吸引了50万粉丝围观。

这一年,通过上海对口帮扶云南,彝绣的魅力得以展现在上海消费者面前。

随着沪滇对口协作工作迈入更深层次,楚雄州抓住机遇,借助上海市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创新平台优势,深化彝绣产业合作,形成年产值突破2.45亿元的民族文化特色产业。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接力长跑,为了接力不掉棒,沪滇两地高位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协作机制。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把帮扶云南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分内工作来抓。目前,上海市按照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等总体部署,着重保持原有帮扶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围绕“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创新产业协作、园区共建、消费帮扶、组团服务等方式,推动帮扶工作扩面提质增效,助力云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沪滇协作工作,成立云南省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强化对沪滇协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领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与上海共同召开两地联席会议,签订框架协议、签署会议纪要,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落实。编制《上海云南对口协作“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和干部人才队伍实现有效衔接。健全工作协调、主动对接和部门协同等机制,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体系,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抓好工作推进,推动资金投向更精准、项目安排更聚焦、使用管理更规范。

创新务实 全方位多维度深化协作

按照“广东有序退、上海无缝接、云南努力干”的要求,云南积极优化调整结对关系,由上海市16个区对口协作我省15个州(市)88个脱贫县(市、区),实现协作资源多层次、全方位覆盖。

2020年,昭通市大关县启动竹笋产业园区建设。广东中山当年投入1000万元参与一期建设;2021年6月,上海闵行接力广东中山,继续投入1000万元支持一期项目完成建设。由此开始,上海全面助力大关竹产业发展。

走进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用心打磨竹材。货架上,筇竹打火机、筇竹毛笔、筇竹手杖、筇竹笔架、筇竹茶道用品以及竹编果盘、菜篮等竹制用品琳琅满目、精致实用。随着上海支持建设的竹加工标准化厂房等项目落实,极大地补强和延长了大关筇竹产业发展链条。“我养竹三年,竹养我一辈子。”产业的健康发展让大关竹农深有感触。

近年来,沪滇协作以脱贫群众增收为主攻方向,围绕就业、产业、消费、人才等领域深化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借助上海职教院校、技能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集中办班、以工代训、组团式送教等技能培训。截至7月底,全省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61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7897人次(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19736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9.8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8.07万人)。向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帮扶资金13.36亿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151个。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帮扶资金2.06亿元,实施项目15个。通过上海帮助,销往省外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40.93亿元。

创新探索“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协作模式,抢抓上海产业转移机遇,梳理策划对沪招商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沪企入滇”工程,开展企业合作、产业协作和园区共建,着力打造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优选地。

截至7月底,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68家,实际到位投资18.46亿元。共建产业园区80个,引导入园企业129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12.14亿元。借助上海先行先试经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20个。

为推动人才协作走深走实,沪滇两地大力开展干部互派挂职、人才互动交流、人员互学互助,深入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经验和技术。

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各部门1653人次到上海调研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上海16个区与我省15个州88个县持续深化结对关系。我省向上海选派挂职干部209名、专技人才553名,接收上海挂职干部236名、专技人才624名。

不以山海为远,携手共赴未来。从产业合作到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沪滇肩并肩阔步前行。(记者 王淑娟)

责任编辑:董翔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