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筑牢生态根基 绘出绿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3-10-29 03:05:5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云南持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筑牢生态根基 绘出绿美画卷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我国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牢记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领域改革不停歇,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止步。“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接续推进,云南绘就了一幅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谐宜居的优美画卷。

打好示范创建组合拳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名单,我省7地入选,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我省获命名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曲靖市师宗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入选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至此,我省已有20个州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9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按照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中,我省逐步探索出符合省情的创建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责任机制。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指标,逐一对标对表,明确要求创建地区在落实生态文明重大部署方面应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规划先行,严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质量,推进从创建到示范的转化,推动各地形成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良好局面。通过持续巩固创建成果,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本质是以创促建,通过持续开展创建,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随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创促建成效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秋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生机勃勃。普者黑碧波荡漾,水域内再现桃花水母,候鸟成群迁徙至此,准备过冬。全州8县(市)均成为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中,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的传奇故事,成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缩影。

《2022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家下达云南省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开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提升到91.6%,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5%。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泸沽湖(云南部分)被评为首批全国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7%,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居全国首位。

一系列数据展示了全省以创促建、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结出的丰硕成果。

“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是云南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坚实基础,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云南的永续发展,就是抓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立足已有保护成果,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明确,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重点打好3场仗、抓实8件事,为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筑牢生态根基。

奏响绿色转型交响乐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中国犀鸟谷”的鸟精灵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从砍树人到护林员,从猎鸟人到鸟导游,生态保护的石梯经验在这片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博物馆”的土地上探索成型。牛棚变旅馆、农民变老板,下勐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紧紧围绕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这一目标,我省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和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师宗县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引水上山、见缝插绿、藤药盖石等多种方式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转型协同并进的道路。

大姚县依托核桃产业,探索出规模化种植、节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五化之路”,为我省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范本。

红河县依托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立体循环系统,以打造具有热区特质的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

马关县聚焦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命至上融合发展,以“五全”促“五变”。如今的马关,矿区变景区,矿山变青山,成为喀斯特上的绿洲,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动生态文明蓬勃发展。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放眼全省,绿色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培大育强、生态产业价值转化等为主线,以建设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彩云之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青山远黛多妩媚,鸟语花香春满园”成云岭大地日常一景。这是美丽中国的鲜活注脚,也是生态文明的生动彰显。(记者 胡晓蓉 王丹)

责任编辑:孙重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