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用好茶资源 奏响发展曲
      发布时间:2023-09-21 03:45: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用好茶资源 奏响发展曲——我省各地涉茶行业热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秋风清,茶飘香。连日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消息随着缕缕茶香传至全省各地。我省涉茶行业人员表示,作为全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将充分利用好云南丰富的茶资源、茶文化,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卡房镇头道水村的野放茶山,一垄垄茶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看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消息,作为一名茶人,我内心十分激动。”卡房野放茶山制茶师林栋表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焕发生机,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古茶林文化景观,也造就了景迈山周边各族群众种茶、制茶、饮茶的丰富茶文化。林栋所处的野放茶山面积达百余亩,平均树龄60余年,经过近年来的精心管护,如今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他说:“申遗成功,给予我们继续做好古茶园生态系统保护的最大底气。我们将坚持自然农法,严守每一个环节,杜绝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利用森林完好的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侵袭,真正做到‘护茶如护子’,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滇东南中越边境的深山中,2000多亩古茶树林如同一座“绿色银行”,为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垮土村42户瑶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了信心和底气。“村里老人说这片古茶树林有上千年历史,村里统计过,10厘米以上粗的茶树就有8000余棵。”村党支部书记李津荣说,“趁着申遗成功的东风,我们要全力打响云南古茶树品牌。”村小组副组长邓金仙在省外打工多年,如今返乡创业,致力于做好垮土村“茶文章”。她表示,在党委和政府的扶持下,让这2000多亩古茶树保护有力、开发有序,通过“合作社+茶农”的模式,把优质古茶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就地就近就业,把边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

“茶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不仅是景迈古茶山的喜事,更是茶业界的喜事、盛事,也必将为云南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与几名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茶叶协会秘书长林洪明说,作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西双版纳州茶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22年末,全州茶园面积达143.1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9.25%;干毛茶总产量6.58万吨,综合产值252.4亿元。他表示,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将以此次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为契机,发挥好茶企、茶农、茶市场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引导大家用绿色有机手段守护茶区的绿水青山,保护好古茶树资源,为促进云南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诞生于1938年的临沧市凤庆县滇红茶,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实现了临沧世界非遗项目名录零的突破,也展现了临沧多年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正创新、传承优秀技艺结出的丰硕成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消息令人振奋,我们将持续履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职责,推进凤庆滇红茶系统性保护。”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李卫才表示,将以滇红茶为引领,按照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围绕产业、道路、业态、文化、投资、组织六大体系,推动“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宇丹 黄翘楚 张文峰 戴振华 李春林)

责任编辑:董翔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