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花仙子”单顺美:在中式插花中享受诗情“花”意
      发布时间:2024-06-28 16:00:03   来源: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花仙子”单顺美:在中式插花中享受诗情“花”意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在中国古代,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在会泽县,中式插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传承人单顺美则是立志将中式插花在会泽扎根的“花仙子”。

走进会泽古城的江南会馆,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木楼和优雅别致的后院小花园相映成趣。小花园里,有别致的拱形门,造型各异的花台,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各色鲜花尽情绽放着它们的美丽,绿色的藤蔓铺满了墙壁拱形门,映衬着鲜艳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夏日“百花图”。

小院的一角,单顺美正在教两个徒弟学习中式插花。“插花的时候要根据器皿的大小来定夺,第一枝主花的高度是器皿的高度加直径,第二枝花是第一枝的三分之二,以此类推,还要遵循一个原理,就是上小下大。”单顺美一边熟练地修剪、扦插,一边告诉徒弟,“中式插花不能贪多,要讲究意境美,不利于表达主题的花坚决剪去,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说话间,在两个徒弟的配合下,单顺美已完成一盘美妙的中式插花。“看,这盘花的造型已经出来了,它和西式插花不同,西式插花色彩特别丰富,花材特别多,构成的形状是固定的,讲究的是对称性构图。中式插花是不对称性构图,讲究意境美,它的主要特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含蓄、高雅、飘逸、和谐。”两个徒弟竖起大拇指,赞叹单顺美不愧是会泽中式插花界的“花仙子”。

教授完徒弟,单顺美独自拨弄起了另一个作品。一个古色古香的小花篮,两枝随处可见、在别人看来极不起眼的“救军粮”野果,几枝常见的、普通的菊花、百合,几片绿叶,经过单顺美的一番摆弄,竟美妙绝伦地呈现在眼前。“中式插花分为六大器皿:瓶、盘、篮、缸、桶、碗,我做的是一篮花,它的高中低、前中后、左中右,都构成一个黄金比例,中式插花讲究上散下聚,颜色上浅下深,形状上小下大,有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美。”单顺美自豪地说。

在单顺美地执着坚持下,她传承和发扬的“会泽传统中式插花”被列为会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也成为会泽中式插花当之无愧的非遗传承人。

或许单顺美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和中式插花会结上不解之缘,爱上并且执着地坚持了这么多年。

“以前为了生计开了个花店,就到江苏无锡学习插花,原本学的是西式插花,没想到,老师在介绍插花的种类时,展示了一盘中式插花,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单顺美回忆着她的“从师经历”。后来,几经辗转,她到北京林业大学正式学习中式插花。“当时给我们授课的王连英老师,八十多岁高龄了,还在尽心尽力地授课,还在呼吁我们要把中式插花传承和发扬下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觉得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呢。”说起恩师,单顺美不禁热泪盈眶。

单顺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插花技艺已经顺利通过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研修,还到马来西亚去交流,把中式插花带到国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会泽传统插花的非遗传承人,她不仅长期在会泽江南会馆带徒学艺,还到会泽各学校开设社团课,传授中式插花技艺,已经教授上千人学习中式插花。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我一定要让中国传统插花在会泽扎根。我觉得,比插花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它的精神,这个精神如果植入到一个人的生活中,这个人一定会很积极、很阳光。现在我的插花走进学校等地了,接下来的传播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单顺美坚定地说。

云新闻记者:张雯 通讯员:代玉春 秦本林 杨梅

责编:段冯媛

审核:谢祥睿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