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龙陵:党建引领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底色”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社会工作模式,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以人民满不满意为衡量目标,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无缝管理”,交出了一份份高质量服务群众的民生答卷。
走进镇安镇镇安村综治维稳工作室,一面“尽心尽责、为民解忧”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说起锦旗背后的故事,镇安镇镇安村综治维稳员熊明耀至今记忆犹新。
2021年家庭突遭变故的镇安村东门一组杨某,怀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镇安村综治维稳工作室,将心里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向熊明耀倾倒。在了解情况后,熊明耀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当时,不少人放话,40多年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谁也没法解决。熊明耀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反复劝说下,当事双方握手言欢。40多年未解矛盾一朝化解,杨某心怀感激地送上了锦旗。
自2021年进入镇安村“两委”以来,熊明耀先后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75起,实现100%零回访。谈起矛盾纠纷调解,熊明耀说:“综治维稳工作是个细活,必须具备恒心毅力。要始终秉持公正的立场来调解矛盾纠纷,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工作才会有成效。”
镇安村有个“知心妈妈”聂晓菲,群众有啥烦心事,总会找她唠两句,经她“巧言”劝导过后,大家总有一种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的感觉。
张彩玲家是镇安村的政策兜底户,家里的烦心事接二连三,每当遇到问题时,张彩玲总是第一个想到向聂晓菲寻求解决之道。张彩玲的儿子学习优异,担心家庭会拖累孩子上学的她,十分苦恼。在得知情况后,聂晓菲化身为“心理咨询师”,在多次苦口婆心的开导下,张彩玲心里的石头才落下。
“今后,镇安村将持续通过抓党建促社会和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态度,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针对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做到不推诿、不拖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镇安村党总支书记聂晓菲表示。
“我们随时过来走访呢,你家的娃娃在家里表现挺好的,你就放心在外面务工好。孩子的作业我们也帮他看过了,马上就完成了。”这温情的一幕,发生在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像这样适时探望村里留守儿童,是村“两委”的家常便饭。
龙山镇尹兆场村户籍人口2800人,常住人口1890人,涉缅婚姻就有87户。针对多数家庭子女教育、家庭增收、产业发展等问题,尹兆场村成立“党建+社会服务”实践站,构筑了“1+5+9”党群服务站点矩阵,把各站点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手术室”,化解矛盾纠纷的“主战场”,宣传党的政策和提升群众认知的“加油站”。
“群众有所求,我必有所应”。针对家庭子女教育和家庭增收的双重问题,尹兆场村针对性地开展了石斛枫斗加工培训。经过培训,村里700多名剩余劳动力吃上了“手艺饭”,每年实现增收500多万元。
“尹兆场村在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党建+社会治理的模式,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则,创新设立‘领头雁’调解室,并引入调解员‘双向选择’服务机制,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实现100%零回访。”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尹兆场村党总支书记杨勇胸有成竹地说。
杨勇介绍,今后,村党总支将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增强群众的参与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龙陵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抓点成典、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持续提升全县基层治理工作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攀升。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龙陵县已经连续10年位居前十位,其中2018年、2021年、2023年位列全省第一。
云新闻记者:李建国 通讯员:李长明 陈彩芬 李娟
责编:段冯媛(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