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昌宁县:党建引领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创新实施“村村联建、村社同建、村企共建”三大举措,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增收“加速跑”,激活了乡村经济活力,实现了乡村发展新突破。
村村联建,“抱团领办”激活乡村经济。昌宁县着眼于盘活优势资源和闲置资产,积极探索党组织抱团领办专业合作社模式,推动资金、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有效实现小整合产出大效益。柯街镇依托橄榄河温泉资源,12个村(社区)共同投资,在橄榄河畔“飞地”建起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温泉颐养中心,实现年均纯收益300余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6万余元。在温泉颐养中心周边配套布局采摘观光园、特色餐饮集群、热区风情民宿等多元业态,创出“侨味”“傣味”特色美食品牌,形成高原特色新兴农旅融合经济带,实现群众收益15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有效盘活资产,激活发展动能,释放发展潜能。
村社同建,“融合发展”拓宽致富路。昌宁县着眼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条件优势,实现产业“接二连三进四”,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建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组织引导周边群众就近到合作社务工,推动产业转型、合作社升级、群众增收,有效实现小转变带动新产业。田园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在四角田村建设4条野生菌精深加工生产线,打造“游四角田、捡野生菌”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858户群众增加收入1500万元,户均年增收1.75万元。
村企共建,“利益联结”实现共赢。昌宁县着眼于提升传统产业效益,积极探索创新村企共建发展模式,采取与合作社流转土地、签订订单、产品收购、劳务输入、共建基地等方式,把企业“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建立“村、企、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企业盈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三赢”。勐统镇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将甜龙竹产业打造为千亩育苗、万亩种植、户均万元收入的“千万万”产业。目前,已建成甜龙竹示范种植基地1200亩,正在建设2000多亩,辐射带动6000多人,平均每亩年均增加生产经营、务工、地租、分红等4项收入3150元以上,专业合作社增收30万元以上。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通讯员:袁健
责编:段冯媛
审核:谢祥睿(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