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改水沟村:绿意盎然的“旱改水”新篇 稻渔共生绘就乡村振兴图
      发布时间:2024-07-09 17:40:07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改水沟村:绿意盎然的“旱改水”新篇 稻渔共生绘就乡村振兴图

盛夏之际,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的改水沟村,正上演着一场由“旱”转“水”的绿色变革。今年,该村成功实施了345亩的“旱改水”项目,稻田里一片片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曳,生机勃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稻渔共生的新模式正悄然兴起,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动能。

正值稻花鱼养殖的黄金季节,改水沟村积极响应,主动向玉溪市农业农村局申请鱼苗,旨在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一田双收”,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鱼苗发放活动在田间地头举行,市、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将一条条鲜活的大头鲤放入稻田,为这片绿色的海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村民陈自宝是参与示范养殖的农户之一,他今年种植了10亩水稻,并特意留出3亩作为养鱼示范区。“这些鱼苗个头不小,养上几个月就能见成效了。”陈自宝满脸笑意地说,“我们一定会好好照料这些稻谷和鱼儿,争取实现双丰收。”

此次发放的鱼苗品种经过精心挑选,最终选定了品质上乘的本地鱼种——“大头鲤”。为了确保养殖效果,改水沟村在投放鱼苗前还特地在稻田内开挖了鱼溜和鱼沟,以便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觅食。同时,他们还选择了有责任感、具备一定养殖经验的村组干部、党员和脱贫户作为示范户,希望通过他们的成功实践,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稻渔共生项目。

据改水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介绍,此次示范推广共投放了26袋鱼苗,每袋约5公斤重,覆盖了15块稻田。预计通过稻渔共生模式,每亩稻田的养鱼收入将至少增加300元。“我们的目标是让村民在改水改田的基础上,不仅收入不减、效益不减,还要实现收益的增加,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张明信心满满地说。

改水沟村地处偏远山区,但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今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不仅让旱地变成了水田,更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展望未来,改水沟村还将积极探索农旅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的新活力。

“如果今年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能够取得成功,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张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改水沟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朱雁飞 吴文汝

记者:王璐瑶

责编:张耀龙

审核:谢祥睿(王璐瑶)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