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雄州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
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将于8月1日起施行。
据介绍,楚雄州森林覆盖率62.09%,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境内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300多种,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30%、全省的33%。近年来,楚雄州高度重视野生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林下经济立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楚雄州积极探索推广野生菌林地竞价承包、集体承包、分组承包、联户承包、返租倒包、托管代管等多种承包经营方式,试验推广了菌菇(菌塘)覆盖、郁闭度调整、病虫防控、合理留种等保育促繁技术。截至目前,楚雄州已推广包山育菌215.6万亩,野生菌产量由2013年的2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5.45万吨,增长了2.7倍。
随着野生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楚雄州野生菌出现不成熟采集、不科学采集、过度采集等现象,致使野生菌资源遭到破坏,规范野生菌保护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管理办法》旨在加强野生菌资源保护利用,规范经营管理,实现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从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建设、野生菌保育促繁和规范采集、野生菌经营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州辖区从事野生菌保护、培育、采集、经营、加工、利用等活动进行了规范。《管理办法》的出台施行,将进一步加强楚雄州野生菌资源保护利用,规范经营管理,实现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楚雄州野生菌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丹 通讯员:代家泽 张正雪
责编:王剑钊
审核:张晓橙(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