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洱镇沅:就业帮扶“小车间”发挥稳岗增收“大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建设了23家就业帮扶车间,让3254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
走进云南苦聪印象棕业有限公司棕榈产品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分拣、抽丝、清洗、缝纫、包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在这里做工离家近,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老伴。”今年60岁的脱贫户李文英,家里老伴常年生病,现在车间做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云南苦聪印象棕业就业帮扶车间长期吸纳47名劳动力在7条生产线上从事生产、加工、包装等工作。同时,帮扶车间还把就业链条向种植端延伸,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村服务部+农户”运行模式,加强棕榈种植合作社用工岗位开发,加强种植技术、粗加工技术培训。目前已发展合作社员近4000户,发动群众种植棕榈7万余亩,建立县内外收购服务部43个,棕榈产业链种植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在500人以上,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棕榈产业增收致富。
镇沅盈诚农业专业发展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及技术服务,每年种植人参果、甘蔗等水果2000余亩,此外还带动辐射其他种植8000余亩。合作社每个季节都有用工需求,长期吸纳480名劳动力就业。合作社采取“工时制”“劳动协议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让务工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安排务工时长,让自由职业者、“宝妈”、老年人等群体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可在家门口灵活务工,实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合作社每天的用工量在20人以上,吸纳脱贫劳动力占用工量5%以上。2023年,合作社用工量达7万人次,支付劳务报酬700万元。
目前,镇沅县认定并正常运营就业帮扶车间23个,涉及矿产开采及销售、房屋建筑、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共吸纳3254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508人。
近年来,镇沅县把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产业帮扶的重要内容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支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就业帮扶车间,通过政策补贴和金融支持等举措,为“车间”发展提供支撑。2023年,共给予9家就业帮扶车间发放带动就业补贴27.9万元,近3年给予3家就业帮扶车间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800万元。
同时,镇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制度,帮助就业帮扶车间解决用工、权益维护、堵点难点问题。并建强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帮扶车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让农村劳动力以“技”稳岗,用“技”增收。“我们对有培训需求的就业帮扶车间,结合就业政策实际开展职业技能或引导性培训,年内计划为镇沅盈诚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就业帮扶车间开展为期6天的人参果种植管理培训,为‘车间’培育管理骨干和技术工人,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良性发展。”镇沅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郑华相介绍。
车间虽小,却发挥了稳岗增收“大作用”,拓宽了镇沅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有效带动脱贫人口实现就业保增收。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梅君 通讯员:李思冀
责编:段冯媛
审核:王剑钊(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