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高山之巅,咖啡传奇——杨进增与松山村的咖啡梦
      发布时间:2024-07-19 17:1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高山之巅,咖啡传奇——杨进增与松山村的咖啡梦

会种植、懂经营、有技术……在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松山村,有一位名叫杨进增的咖啡种植能手,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地种植了超过70亩的咖啡,最高种植点甚至达到了1887米,不仅是当地咖啡产业的领军人物,更是当地咖啡产业的贡献者。

引领创新,咖啡品种的多元化尝试。杨进增是腊勐镇首批咖啡种植者之一,最初他仅在较低海拔的新田坝种植了3亩卡蒂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他开始大胆引入铁皮卡、波邦、萨奇姆等优质咖啡品种,不仅提升了自家咖啡的品质,还带动了周边农户一同种植,共同推动了松山村咖啡产业的升级。如今,松山村海拔1000米至1887米区域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918.3亩,年产2100吨,年产值高达507万元,显著增加了农户收入。

求知若渴,技术革新提升品质。腊勐镇咖啡种植海拔较高,咖啡生长速度缓慢,生豆的密度较高,质地比较坚硬,烘焙后香气浓烈,口感风味独特,但因粗放式种植和管理导致产量受限。面对腊勐镇高海拔种植的挑战,杨进增深知技术的重要性。他自费走访丽江、普洱等地,向咖啡种植专家学习先进经验,广泛邀请企业和科研机构前来考察,汲取宝贵建议。学成归来,杨进增并没有“守口如瓶”,而是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农户。他坚信,只有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将腊勐镇的咖啡产业推向新的高度。他热情接待每一个上门请教的村民,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掌握了高海拔咖啡的种植技巧。

品牌塑造,开拓市场新机遇。松山村种植咖啡的纬度、海拔、气候、土质、降雨量均符合制作精品咖啡的条件,要想将家乡的咖啡卖出去,卖得好,就缺少不了企业的扶持。2013年,他带着自己精心制作好的咖啡豆向周边咖啡企业推销,未被认可,但他没有气馁,一年又一年他坚持不懈地带着咖啡豆往各大企业跑,最终咖啡企业被松山咖啡的品质和杨进增的决心打动,在松山村设置了咖啡收购点,用高于市场的保底价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咖啡。杨进增深谙品牌的力量,他坚持不懈地将自家咖啡豆推介给各大企业。2017年,咖啡市场低谷之际,他主动牵线搭桥引入希音咖啡,采用订单式收购咖啡鲜果,由公司免费提供农户咖啡种苗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目前希音咖啡与腊勐镇140余户农户签订了协议,每年收购的精品咖啡豆在120吨以上。他个人精心培育的松山“1887”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市场反响热烈,价格高达3800元每斤。他慷慨将品牌商标交予村集体注册,支持成立“龙陵县极咖咖啡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文化IP,打造精品咖啡庄园。2024年,松山村成功申报咖啡庄园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以打造高海拔精品咖啡一流品牌为目标,推动一二三产、农文旅融合,建设集咖啡加工、品牌打造、体验营销、研学旅游、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精品咖啡庄园,全力创建“一杯爱国的咖啡”和“一杯有硝烟的咖啡”高海拔精品咖啡文化IP。杨进增信心满满,他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有决心带领家乡人民发展好咖啡产业,让松山‘1887’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享誉全国。”

作为一名普通的松山村人,杨进增用他的勤劳、智慧和坚持,在高海拔的山地上种出了一颗颗“红宝石”。杨进增的故事,是农业创新与发展的典范,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咖啡种植者,更是推动地方经济、传播咖啡文化的使者。在高山之巅,他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关于咖啡的传奇,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农业产业浪潮中。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通讯员 王家魁

责编:黄芳

审核:段冯媛(杨艳鹏)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