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西盟:织锦与文旅融合谱写乡村旅游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24 18:0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西盟:织锦与文旅融合谱写乡村旅游新篇章

走进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叶英正指导几位佤族妇女的织锦技艺,她们席地而坐,将缠有经线的卷布轴一端挂在柱子上,另一端系于腰部,使用木棍挑起或按压经纱,露出织孔使梭引纬穿过,然后拉直,用穿过经线的梳板将纬线打紧,按规律循环往复,动作干脆娴熟,传承千年的技艺在她们手中汇聚成“锦”。

叶英是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人,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织锦,是西盟佤山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2009年叶英外出打工,因女儿要上小学的原因,2013年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此与织锦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我们织的服饰和包包基本上都是自用,没有想过通过售卖挣钱。后来,有游客来寨子旅游,看到我们穿的服装和佤族包包后,想买回去作纪念,于是我就卖出了第一个佤族包包。”叶英介绍,同村的娜衣和娜坏都是织锦能手,三人就想着一起把佤族织锦做得更好。

2022年,叶英、娜坏、娜衣联合创办了西盟佤山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立足本地村寨,广泛开展培训合作,引导留寨妇女灵活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团队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0名,荣获“金牌西盟工匠”荣誉称号3人。

“我们农闲时,就跟叶英姐学习织锦,从最简单的绕线、排线学起,现在已经基本掌握织锦的方法。在家可以领孩子照顾老人,还能通过织锦有收入,我们都很开心。”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村民娜四说。

据叶英据介绍,公司订单多的时候能带动周边二十多名妇女务工,固定用工6人,按照客户的规格、尺寸需求批量制作围巾、包包、服饰等传统织锦产品,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探索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香包、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公司于2024年4月底,同村集体签订了代运营合同,将永俄寨民宿、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两处闲置资产作为展示和推广佤文化的窗口,担负起“领头羊”的使命。接管村集体资产后,公司始终坚持本地产品开发,努力提升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的定位,将其打造成产品展示、旅游咨询、文化体验、文创售卖、茶咖体验等一体化的公共空间,改造并提升了展销中心的整体功能,坚持服务好每一位来到寨子的游客。

“我们还逐步提升永俄民宿软、硬件条件,通过更换布草及床品、增加标间、改造卫生间通风系统等方式提升民宿入住舒适度。”叶英说。

近年来,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聚焦产业转型,厚植生态本底,农文旅深度融合,发挥自然资源、文化积淀和地理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通过挖掘民间织锦文化、开发织锦商品、成立文化公司,在留守中青年妇女中培养管理人才、织锦业务能手、民族文化宣传骨干,每年为群众增收15万元,集民情风情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美丽村寨建设正逐步形成。

云新闻通讯员:奚川江(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沈浩

责编:王剑钊

审核:张晓橙(沈浩)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