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黎奥运会·云专访|刘浩、季博文用实力打破质疑
今天的马恩河畔韦尔航海体育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现场采访的中国记者并不多,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甚至连第一排座位都没有坐满。和其他夺金热门相比,这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这样的局面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在赛前大家都不看好刘浩、季博文组合。“他们这次状态出得太早了,决赛肯定没戏。”“皮划艇不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估计难。”这是赛前听到最多的质疑声。
8月8日,刘浩/季博文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为了不让刘浩、季博文受到任何外界的影响,教练在预赛开始后就收了他俩的手机,最大限度确保了两人在赛前的心态平稳。然而刘浩和季博文对外界的质疑心知肚明,“其实很多人都不看好我跟季博文的搭档,但是我们俩自始至终都是互相信任的。今天在决赛准备起航的时候,我还对季博文说,相信我、相信我。”刘浩笑着扭头看向季博文。
刘浩和季博文相差快10岁,在刘浩眼里季博文既是弟弟又是战友,这样一种掺杂着友情和亲情的情感让两人十分合拍。“我们俩最好的地方就是互相信任。虽然他年纪小,但是我很尊重他的想法。相反,他对我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能够很好地彼此支撑。”刘浩说。但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两人也难免会产生小摩擦,“日常训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高强度的体能项目,还需要彼此的高度配合。两个人肯定都有状态不好、感觉差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俩索性就吵上一架,摔桨什么的也都经历过。”刘浩坦然地笑着说。但事后,两人又会很快地和好,“可能我比较会哄人吧,把他当自己闺女一样哄了。”刘浩一脸的欢快。
而不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东京奥运会后,男子双人划艇由之前的1000米改成欧洲选手更擅长的500米。“其实这几年,我一直跟教练、队友在探讨这个问题,1000米和500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能量代谢。但是国家队为我们找了很多办法,也聘请了非常知名的教练、专家来指导我们,国家体育总局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保障,来支撑我们去进行这个项目的转变。”从比赛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转变是成功的,刘浩、季博文克服了起步慢、桨频低的前半程劣势,又在后半程充分爆发出后劲足的优点,首尾呼应、全程完美。
8月6日,刘浩/季博文在预赛中。记者 娄莹 摄
对于这次夺冠,刘浩压抑太久的委屈和遗憾一下宣泄了出来,“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升了两次国旗,但两次都是差零点零几秒没有奏响国歌。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行。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才让我在训练里、在比赛中,咬牙坚持下来。”刘浩收敛了笑容,显得格外认真。
20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孟关良和杨文军首夺中国水上项目第一块金牌,16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他们又成功卫冕男子双人划艇项目。从北京到巴黎,刘浩和季博文延续了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只能说从2008年到现在来说,经历了16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这块金牌来得可能有点儿晚吧!前辈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去传承他们的衣钵,虽然我们这一辈人经历了项目的变动,但是我们一直初心不改,我们非常感谢前辈们能够积累下来这么多宝贵的经验。”这一刻,刘浩和季博文撑起了中国男子皮划艇的大旗,破除质疑、勇往直前,这是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中华体育精神,相信自己、相信伙伴,刘浩和季博文做到了!
云南日报-云新闻特派记者:娄莹 巴黎专电
责编:王剑钊
审核:张晓橙(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