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甲街道:党建领航落一子,全盘发展皆盘活
六甲街道以党建为坚强引领,精心布局,全面统筹社区特色工作,致力于提升社区服务的贴心程度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为辖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居民群众的服务筑牢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有效激发了社区发展的蓬勃活力,实现了以党建引领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善落“生态优先”棋子,提升发展“软实力”。坚决扛起河湖治理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常态长效河(湖)长制巡河制度。六甲街道主要领导及社区党支部合力抓、带头巡、共治理,压实党组织职责,截至2024年初各级河长共计巡河647次,其中街道级河长共巡查88次,及时排查化解存在的问题隐患。多部门联合执法,清理整治私搭乱建的违规建筑。全面推进“十年禁渔”,街道协同相关部门共计开展了72次专项联合执法整治行动;“禁渔+河长”双管齐下,实现了河道巡查全覆盖。加强滇池沿岸“两污”治理,落实滇池“两线三区”,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切实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开展“党建红+生态绿”等系列活动12场次,强化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致力于将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生活环境展现给人民群众。
善引“资源整合”棋势,激活发展“原动力”。六甲街道通过扬优势、补短板,盘活闲置土地,不断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目前,辖区已建成1个标准足球场、2个篮球场块、4个网球场块、8个羽毛球场,一个个体育公园为辖区居民打造“体育文化圈”;通过聚集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需要,将辖区的荒地、边角地、闲置地等提升改造成体育公园,利用老旧厂房改造文化创意集结地等打造集体育运动、艺术休闲等于一体的“15分钟文化圈”;街道围绕体育运动公园,充分利用辖区优越的生态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农文旅”项目,如利用福保优质耕地与田园风光,打造了共享菜园、植物研学基地,为居民提供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地点,打造“农旅”文化圈。社区积极打造“15分钟文化圈”,既激活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潜能,让每一个设施都用起来,又促进了公共文化网络向基层延伸,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善布“党建引领”棋局,筑牢发展“核心力”。强化作用,厘清治理责任,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委员“风向标”作用,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要求,围绕党建核心,为社区(村)发展把脉问诊、定向导航;发动群众,创新治理模式,探索“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居民小组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的社会治理链条,形成党工委领导、干部负责、社区发力、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推动作风效能革命,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全力抓好“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推进“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预防纠纷,优化治理机制,聚焦民生“小”实事,撬动基层“大”治理,搭建居民与社区(村)党组织“连心桥”,建立“双向”沟通调解纽带,如开展六甲街道“院坝协商”议事活动等,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化解的社区治理模式。
六甲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社区发展出实招,促管并重、牵引带动,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需求,统筹资源力量,不断深化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便民安民乐民的作用,凝聚起服务民生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居民群众有更充盈的幸福感、更实在的获得感。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金皓钰 周旭
责编:黄芳
审核:张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