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新闻特别策划·全国生态日②丨这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
亚洲象数量增长至300余头,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等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从一个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中,见证着生命的奇迹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演绎。
今天,云新闻客户端为你讲述这些故事,共同感恩这些珍贵生命的存在,同时也向所有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工作者致以敬意。让我们携手前行,为绿美云南贡献力量,共同守护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
大树杜鹃
种子微小如芝麻粒的十分之一
却能在百年间长成参天大树
傲然矗立于高黎贡山之巅
成为这片土地的王者
大树杜鹃王 云新闻资料图
然而
它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伴随着人类的探索与守护
1919年,英国生物学家乔治·福瑞斯特在高黎贡山森林深处发现一株高达20多米的杜鹃树,因其高大的身躯,他将这棵树命名为大树杜鹃。为带走这份令人惊叹的美丽,福瑞斯特雇人将大树杜鹃砍倒,把树干锯成圆盘运回了英国。此举虽让大树杜鹃名扬四海,却也让它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1982年,我国植物学家冯国楣先生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多次,终于在腾冲重新发现了一棵高30米左右,树龄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的大树杜鹃,这一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大树杜鹃保护的热情。
盛开的大树杜鹃(2024年2月17日摄)。图源:腾冲市公安局
自那时起,大树杜鹃成为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明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大树杜鹃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屏障。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树杜鹃的生长规律,保护区选定了15株大树杜鹃进行长期物候监测,记录下了它们开花、结果、落叶的全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大树杜鹃种子 图源:云岭先锋
2024年4月高黎贡山赧亢管护站栽植的人工繁育大树杜鹃株苗。图源:新华社
面对大树杜鹃种子微小、繁殖力低的困境,大家并没有放弃。科研人员们不断开展合作,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组织培养等手段,成功进行了大树杜鹃的人工繁育试验。同时,他们还进行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露地育苗试验,成功繁育出数百株大树杜鹃幼苗,并在适宜地区进行了迁地回归种植,为大树杜鹃种群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盛开的大树杜鹃(2024年2月17日摄)。图源:腾冲市公安局
除了科学研究与繁育工作外,人们还通过科普宣传、建立特殊保护区域、设置围栏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大树杜鹃的保护意识。大树杜鹃的科普宣传牌、宣传折页和科普演讲走进了周边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保护大树杜鹃的行动中来。
如今
大树杜鹃在高黎贡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生息繁衍、花繁叶茂
它们的王者风范
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保护
成为王者的这一路
有适者生存的坚韧
有风雨兼程的守护
还有生生不息的培育
……
从微小的种子到高黎贡山“杜”一无二的王者
大树杜鹃从未停止生长
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出品
部分资料整合自保山林草、云岭先锋等
编辑:普娅鑫 陆橙 郑海燕
美编:潘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