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聚力打造“农科先锋红旗党支部”党建品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党支部自2023年被省农科院党委命名为“农科先锋红旗党支部”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五强五好”要求聚力做好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强化理论学习、增强支部政治功能。该支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支部政治功能建设。通过集中自学与个人学习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等多种方式引导支部党员深学细悟、强化理论武装,并按照及时、全面、准确要求,严格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
建好党员队伍、提升支部组织功能。结合茶叶所“一所两地”办公实际,自2023年6月将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党支部及行政后勤党支部合并后,选优配强支部委员会,及时吸收新鲜血液,换届以来发展1名正式党员,支部现有的24名正式党员。支部重视人才发展培养工作,通过发掘优秀人才,提供平台机会锻炼、向组织推荐培养等,让党支部成为人才成长的加速器,自2023年6月以来,支部1名党员晋升副研究员,2名党员被提拔为科级干部,1名党员内聘为后勤服务中心主任,1名党员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省级联系专家,并进入国贴最终公示环节;1名党员入选云南省科技副总(首席科学家);1名党员获聘省发改委综合评标专家。
带头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做好“三服务”。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落实好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茶农的“三服务”工作,积极加强与茶叶主产区地方政府合作联系,牵头参与勐海县、澜沧县、双江县等的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工作,协助策划申报科技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等;二是积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与茶行业龙头茶企服务合作,支部党员牵头参与对七彩云南、小罐茶、八马茶业公司等的对接服务中,为相关茶企研发销售额过亿元的明星茶叶产品;三是落实好服务茶农要求,积极组织参与“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边境村科技特派队等工作,深入镇沅县、双江县、景谷县、勐海县、勐腊县等开展一线科技服务、技术培训工作。
党员作用发挥引领示范,促进茶叶高质量发展。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作用,推动茶叶所科技成果转化向前向好发展。自2021年以来茶叶所在全院科技成果转化考核中持续位列前三名,支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部通过树典型、打造党员示范基地、示范车间,在勐海所部打造面积391.1亩的党员示范基地,按照“一站、两圃、三模式”(即建设“一个国家农业科学勐海观测实验站”,完善“一个国家大叶茶树种质资源圃(勐海)”、“一个国家高原野生稻资源圃(云南)”建设工作,在基地内打造示范“现代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模式、放养型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加强基地管理与开发利用,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到基地日常管护工作,认真组织好中耕、施肥、修剪、鲜叶采摘等;在勐海所部茶叶初制车间打造建立党员示范车间,示范红茶、白茶、绿茶、普洱茶4项加工技术。
持续深化支部特色党建品牌创建。2024年2月组织支部党员与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业务融合双提升”的支部共建活动,党员下车间、作技术指导、业务交流;6月与景谷县顺南村党总支开展以“铸牢党纪法规意识 护航茶叶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切实落实好“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通过“农科先锋红旗党支部”项目创建资金支持,支部选取普洱景谷县凤山镇顺南村为项目实施点,实施“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村建设”项目,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通过打造1个“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村示范基地”,与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茶企联合打造开发普洱生茶、白茶2款新产品,建设3个茶叶技术示范点,采取现场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式示范推广现代有机茶园管理、放养型生态茶园管理、茶树嫁接技术、优质普洱茶、白茶加工技术等4项茶叶生产技术,致力于带动顺南村当地茶产业提质增效。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云芬
责编:张晓橙(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