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高质量调研行丨景迈山绿色“流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4-09-01 22:4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高质量调研行丨景迈山绿色“流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承接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带来的绿色“流量”,景迈山所发生的改变有目共睹。在景迈山上经营一家民宿的布朗姑娘玉呢说,自从申遗成功,越来越多游客前往,民宿供不应求,“以前我们的收入以卖茶叶为主,从去年开始,旅游的收入翻了3倍,已经超过了茶叶。”奶茶店、民宿、饭店、文旅商品店,翁基古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业态。

数据统计,自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为当地走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动力。近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云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山,一幅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景迈山上有人家,9个自然村寨立于山半坡间,青黑色的木制吊脚楼一簇挨一簇,修建得密集紧凑。5片古茶林与3片分割防护林与古村落间隔分布,形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Ⅲ和标准V,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景迈山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体现在经过千年传承下来的“村寨住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人、茶、林共生”的山地人居环境典范中,还彰显在当地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行动实践上。景迈山上的古村落,家家户户都是新建的小洋楼,保留了传统布朗族的干栏式建筑风格,一楼多是宽敞的空地,放置杀青用的大铁锅,少则两口,多则五六口并排。每到采茶季,家家户户的大铁锅就会派上用场,寨子里到处茶香弥漫。“长久以来,是茶树养活了我们布朗族人。”玉呢说,每年销售茶叶的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以上。

如今,申遗成功让景迈山再次受到世界瞩目。坚持高水平的保护的同时,迎接绿色“流量”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介绍,澜沧县将坚持“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古茶林文化景观,大力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特色食品、休闲康养、信息服务六大产业,加速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景迈山区域高质量发展。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丹 杨苑/文 胡妤雅/图

责编:谢祥睿(王丹 胡妤雅)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