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滇池沿岸小渔村,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发布时间:2024-09-01 22:5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滇池沿岸小渔村,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初秋,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滇池湖畔,一个个小渔村正展现出新的面貌。“网红”咖啡馆、日落景观、民史馆……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小渔村,如何以“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让“流量”变“留量”?

滇池畔,“湖、村、人”和谐共生,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

近日,记者跟随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海晏村、牛恋小渔村等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探访以绿色作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实现滇池生态文明和乡村旅游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想要谋发展,改造提升是关键。为了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串成环滇池的一条美丽“珍珠链”,昆明全面梳理沿岸183个重点乡村的资源禀赋,将46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地理民俗价值的村庄作为重点改造提升对象,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模式。通过不同主题进行有机串联,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

村民发展致富由外出打工变为“守家”致富,让“靠水吃水”有了“新吃法”。

海晏村、牛恋小渔村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村庄。在这里,曾经逐水而居、以渔为生的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

“位于滇池中部的海晏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观看日落的绝佳位置。” 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铁告诉记者,海晏村正在打造以“七彩落霞”为主题的旅游业态。

螺蛳壳建成的房屋让小朋友们流连忘返

2024年,滇池度假区投入近2亿元,对海晏村开展村内道路和涉邻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及配套设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整治、环境节点提升、新建巡护步道,历史建筑修缮等。如今的海晏村,作为滇池东岸唯一一个紧邻滇池且较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的传统村落,独具旅游和文化价值。

初秋,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滇池湖畔,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迈步的一个个小渔村正展现出新的面貌。

沿环湖路一路往南,可至晋宁区上蒜镇牛恋小渔村,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乡野民居、星罗棋布的湿地景观、环绕村庄的肥美水草格外吸睛。无独有偶,牛恋小渔村通过腾退荒滩、河床、坝塘等公共面积超2000㎡,顺利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雨污分流等工程。“村庄越来越靓了,还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牛恋小渔村CEO徐曦说道。

到滇池边喝杯咖啡、散步骑行、看场日落,成为许多人喜爱的松弛感City Walk。

海晏村、牛恋小渔村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村庄。在这里,曾经逐水而居、以渔为生的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

乡村变景点,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小渔村,以“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让“流量”变“留量”。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家乡,有一天能变得如此美丽。”牛恋小渔村甜咪西拾趣小馆内,老板李甜甜畅谈着她眼中小渔村的环境之变。她说,村容村貌提升了,随处都能拍照“打卡”,还带动了村民创业就业。从春节到现在,李甜甜一家经营的小饭馆营业额已达60万元。村民发展致富由外出打工变为“守家”致富, 让“靠水吃水”有了“新吃法”

村民们守望的这方“绿水青山”正在变成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眼下,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滇池畔,“湖、村、人”和谐共生,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到滇池边喝杯咖啡、散步骑行、看场日落,成为许多人喜爱的松弛感City Walk。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文诗 张琦敏 王毅

责编:谢祥睿(李文诗 王毅)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