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远:种好一粒米 致富一方人
秋高气爽,走进优质稻米“云恢290”的主产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只见广袤的稻田里,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散发阵阵诱人清香,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在田里查看水稻长势后,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卧龙米业”)总经理李文祥信心十足地说。他坦言:“企业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还好有党组织支持,让我坚定了发展信心,也带动了越来越多农户走上致富‘稻’路。”
1995年,时任卧龙谷村委会主任的李文祥在自家的一亩地里撒下一把“云恢290”稻种,正式开启了开远引种优质稻的道路。看到稻米品质非常好又深受市场欢迎,身为党员的李文祥心里笃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就是种粮,而且要种好粮。”随后,他在自己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带领老燕子村村民一起种植“云恢290”。
为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植户争水争路等矛盾以及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水稻品质不一、运输、销售等难题,卧龙米业在村党总支牵头下,与开远市同群力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组建成立开远市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公司与合作社共同投入资金、技术,提供管理服务和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
公司通过合作社免费给农户提供优良稻种和有机肥,与水稻种植户签订稻谷收购最低保护价,按照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稻谷。农户则提供生产土地和劳动力,保证稻谷产量和质量,形成合作社、公司、农户之间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羊街乡及周边8000余户农户种植“云恢290”优质稻6.57万亩,带动农户增收3.3亿元。
在农业科研单位支持下,联合社创新“云恢290提纯复壮及推广利用”等技术,为周边地区优质稻产业建立了标准。通过科技赋能,有效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去年卧龙米业总营业额超6000万元。同时,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专家人才下沉,做好传帮带,积极回引培育乡土能人、稻米人才等2000余人,为优质稻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持续加大对优质稻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不止于此,联合社还不断拓展增收渠道,通过深挖农耕文化、研发文创产品等创新举措,成功开发“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研学基地”一日游项目,举办以“米文化”为主的农耕文化实践体验活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实践营地便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稻田插秧、捉鱼、舂饵块、磨米浆以及参观粮食博物馆、大米加工生产线等精彩活动不断,持续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有力提高品牌效应,每年增加超20万元销售收入。
今天的老燕子村,靠着发展“云恢290”优质稻产业,彻底摘掉了昔日“贫困村”的帽子,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别墅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责编:王剑钊(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