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各级工会联动多部门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近日,临沧市临翔区一家电商直播公司员工董某因忘记在直播设备上打卡,与公司老板邓某因工作时长计算问题产生争议。邓某认为董某因个人原因未打卡,拒付未打卡时长绩效工资510元。董某通过“12351服务职工热线”向临翔区总工会寻求帮助,临翔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现场送达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并联合区人社局组成临时调解小组,按照相关法律条款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各有让步,董某拿到了310元的绩效工资。
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时,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等,联动人社、法院、检察院、司法等部门多元化解劳动纠纷,成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方法。
今年以来,省总工会分别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人社厅、省司法厅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并联合印发《云南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操作指引》,在开展联合调解、加强案件信息共享、打造一站式维权体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等方面加强协作,联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为提升维权质效,省总工会指导全省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大监督员、调解员培训力度,打造“一站式”“一体化”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截至目前,省总工会、16个州(市)总工会、129个县(市、区)总工会全部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万余个基层工会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配备监督员2.9万余人,工会维权组织力量不断增强。近3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3000余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00余件,调解成功率85%。
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工会主动创新,共同擦亮“工会枫桥”实践品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成立“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组建以省劳模、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领头的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今年实现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100%。
昆明呈贡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建立“云花”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站,推动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与人社、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动,在基层一线“一站式”化解劳动争议,去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62件次,组织调解、协助办理司法确认188件,涉及金额200余万元。
安宁市草铺街道创新打造“‘一函两书’+《农民工权益监督约定书》”监督模式,近三年来,联动调处职工维权案件196件,为7800余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9100余万元,做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郎晶晶
责编:李兴文
审核:王剑钊(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