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广南董堡乡:发展高峰牛产业 “空心村”变“产业村”
      发布时间:2024-09-19 10:3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广南董堡乡:发展高峰牛产业 “空心村”变“产业村”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董堡乡董弄村委会木厂村小组,刚到村口,就听到“叮当叮当”的牛铃铛声交织着传来,一派热闹的乡村图景。

刘林深是木厂村的养殖大户之一,目前共养殖了60多头高峰牛。近年来,随着高峰牛养殖行情不断向好,他家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经济收益十分可观。“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这几年养牛的收益还不错,政府也有补助,所以我们两个老人就留在老家养牛,去年卖了10多头,一年下来也有将近20万元的收入。”刘林深高兴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木厂村小组104户中就有60户整户外迁,其中51户在广南县城置办了房产,祖宅多年闲置不用,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为此,董堡乡采取政策引导、落实政策补助等措施,积极动员村民返乡发展高峰牛产业。仅今年,该乡就获得肉牛倍增项目资金166万元。其中,木厂村小组共改扩建牛舍2000余平方米、堆粪场300平方米、污水处理池200立方米,获得各项奖补资金30余万元。目前全村共有15户45人回村发展产业,高峰牛从原来的10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300余头,木厂村小组也从原来的“空心村”逐步走向“产业村”。

与木厂村一样,董堡乡董仕基村委会兰家湾村小组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兰家湾村原有38户75人,98%以上的农户和人口都搬进了集镇或县城,村里闲置的农房较多,人口也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了无人问津的“空心村”。

如何把村里的青山绿水和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空心村”重焕生机与活力,高峰牛养殖成为了兰传志等村民返乡创业的首选。“看到老家这些山林和土地都被撂荒了,觉得很可惜,也比较适合用来养殖,加上国家政策好,所以就想着回来养牛,今年家里养了40多头高峰牛。”谈起返乡创业的初衷,兰传志感慨。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兰传志利用废弃学校、房屋及闲置土地建设养牛场,引进优质的牛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党委政府对我的支持比较大,把闲置的学校拿来给我做牛舍,给我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周边的土地流转给我种草,降低了养殖成本,效益也提高了。政府还组织养殖技术培训,我去参加了几次后,在病害防治方面学到了一些技术。现在每年卖牛的收入都相当可观,在10万元左右,所以我对养殖高峰牛很有信心。”兰传志高兴地说。

近年来,广南县董堡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空心村”发展的新路径,引导和扶持村民发展高峰牛养殖。同时,建立养殖合作社,提高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村民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高峰牛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全乡6个村委会37个村小组空心、半空心村共发展高峰牛养殖600余头,产值600余万元,“空心村”变成了“产业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鹏

通讯员:刘晓泉

责编:张耀龙

审核:普娅鑫(黄鹏)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