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薛飞——养殖路上“有事找薛哥”
“有事找薛哥”,这是临沧市水产养殖户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刚刚过去的雨季,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薛飞奔波于临沧各地的水产养殖基地,无论远近晴雨,一旦接到求助电话,薛飞便会立刻开车前往。养殖户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薛哥”。
1981年出生的薛飞,已经在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了23年。从求学时代到步入职场,他一直深耕水产养殖专业领域。薛飞说:“干一行,爱一行。能从事水产技术推广这个让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职业,我觉得很幸运。”
2021年,瀛尚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阮礼华获得了到上海市崇明区水产养殖基地考察交流的机会,当时正在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挂职学习的薛飞带着他参观了当地发展良好的渔业企业。这段时间,阮礼华下定决心进行水产养殖。回到村里,阮礼华在薛飞的指导下投放了第一批蟹苗,从此开启了“水草(鱼沟鱼坑)+水稻+虾+蟹”的生态立体养殖之路。
每到螃蟹养殖的重要时期,薛飞便会开着自家车前往瀛尚水产养殖基地,从选苗、运苗、放苗到养殖管理的每一步都亲自指导。如今,瀛尚水产养殖基地依托沪滇协作项目,占地面积扩展至300余亩,螃蟹养殖面积达100余亩。“薛哥教给我很多水产养殖知识,如今我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他建议我将‘渔旅融合’,提高渔业单位产值。”阮礼华说。
工作以来,薛飞已经走遍了临沧市8县(区)近百个水产养殖基地,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养殖技术和理念,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养殖户们的丰收喜悦。
为进一步深化崇明区和临沧市的双向交流合作,薛飞对双方的气候、水质条件进行对比分析。2020年,在薛飞的努力推动下,临沧成功人工驯养繁殖的黄壳鱼被放养在上海崇明岛两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养殖车间。这是黄壳鱼第一次走出云南,也让崇临结对帮扶从单一输血式帮扶,转变为双向紧密交流合作。
帮助大闸蟹“走进来”,引导黄壳鱼“走出去”,是薛飞助力临沧水产养殖业的生动缩影。为打破临沧市养殖鲜活虾的空白,薛飞查阅学习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的资料,制定了生态养殖模式,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经营管理,培育出健康、生态、优质的罗氏沼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上,薛飞指导和帮助养殖场不断规范和完善尾水治理、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建立等方面的措施,成功创建了孟定旭日养殖场和镇康和谐养殖场2家出口渔业企业,为国际渔业交流合作提供了经验。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春林 见习记者:隋鑫 李彤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