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个旧旱地优质稻示范区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4-09-22 20:2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个旧旱地优质稻示范区迎丰收

9月20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卡房镇苟街村委会对门村小组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区迎来测产验收,经省、州、市农技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方法,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产3块旱地优质稻田进行机械收割,机器脱粒后进行晾晒、除杂、称重,最终测定示范区平均亩产635.19公斤。

卡房镇80%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的山坡上,当地群众长期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和黄姜等农作物。为解决农作物种类受限、粮食产量低的问题,2023年,卡房镇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在对门村小组发展旱地优质稻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50亩。

该基地选用分蘖性强、耐旱性好、生育期适中、成穗率和结实率高的优质滇型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615”,配套全新的“旱地优质稻”新技术,首年便实现了平均亩产595公斤,相较传统玉米种植每亩增收1100余元,创造了“石头缝里种出优质大米的奇迹”。

“不仅产量高,院士给我们带来的旱地优质稻不需要犁田耙田,不需要育秧栽秧,去年我带着孙女就管了2亩田,足够我们全家人的口粮了。”测产现场,年过五旬的对门村小组村民吴艳芬笑着说,如今自家把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6亩,预估能带来1.5万元以上的收益,今年肯定还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卡房镇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23年的350亩增加到4000余亩,辐射苟街、咪的期、斗姆阁等10个行政村,惠及37个村小组633户2428人。在此基础上,卡房镇探索建立“龙头企业+镇属国有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打通旱地优质稻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既鼓起“粮袋子”,又鼓起村民“钱袋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翘楚 饶勇

编辑:普娅鑫(饶勇 黄翘楚)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