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一定要到云南去” ——“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马来西亚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09 15:4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一定要到云南去” ——“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马来西亚举办

9月5日,由中国日报、亚洲新闻联盟主办,马来西亚智库皇岦策略研究院协办,中建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支持的“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亚洲主流媒体负责人以及政府机构、重要智库、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构、知名企业代表等嘉宾近200人参会。其间,由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组织的“来自郑和故乡的问候”主题展示精彩亮相,引得与会嘉宾纷纷赞叹。活动最后,来自云南的舞蹈演员表演了精彩节目。当彝族歌舞音乐响起,全场气氛热闹起来。4位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登台,她们身着红色彝族服装,配合灵动的舞姿,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大家被带入一个充满云南民族风情的欢乐天地。观众拿出手机录像留念,不时感叹“原来云南民族歌舞这么美”“一定要到云南去”。

“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云南展台吸引游客。

景迈样本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论坛上进行了以“共融文化遗产愿景与愿望”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融合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云南的多元文化及与周边国家的密切联系为讨论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云南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非遗委员会专家委员苏俊杰以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讲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引起在场嘉宾的共鸣。苏俊杰表示,文化遗产是动态的、鲜活的。景迈山古茶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茶叶资源,其背后所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也保证了这一文化遗产价值的延续。此外,诸如海上丝绸之路及云南的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的存在不仅是历史上文化交流的见证,至今仍然发挥着连接不同文明的作用,也让很多文明得以延续至今,“活着”的遗产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携手合作、齐心守护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嘉宾们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生活的见证,是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帮助各国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亚洲各国享有众多共同遗产,应携手共进,通过多种方式分享各自保护文化遗产的经验,推进共享遗产的保护。

现场:云的召唤

在会议现场,刺绣、皮影、剪纸特色鲜明,色彩鲜艳的云南展台引人注目,浓郁的咖啡香和茶香四溢,云南味道扑面而来。

“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现场展出的云南文创产品。

马来西亚智库专家史晋源端详着手中印有云南美景的明信片说:“这里我知道!这儿是西双版纳,之前我去过。”他说,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能够在家门口感受云南魅力,他感到十分惊喜。

马来西亚企业家刘倖铨在彝绣展台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尝云南咖啡和普洱茶。他坦言:“我对云南的特色手工艺品很感兴趣,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文化交流,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前往云南,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守望文明 共享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云南展台吸引游客。

马来西亚媒体人恩娜思不久前到访云南,游览了玉龙雪山和虎跳峡。她说:“旅途中的风景令人惊叹!在丽江古城,我发现许多旅拍店铺出租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游客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与当地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在这里又认识了精美的彝族刺绣,十分惊喜。”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张若谷 李玲 黄议娴 王靖中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陈创业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