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宁市:创新探索“管谈容”高效管理干部机制
近年来,安宁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全省率先探索“管谈容”三项工作法高效管理干部机制,破解选人用人难题,显著提升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
信息赋能 “管”得更精准科学
在全省率先引入干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传统的人力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每年对5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及政治素质专项考察,4500余名干部采取线上匿名投票形式参与测评,采取市级分管领导评、单位内部互评、街道与市直单位双向评、牵头单位部门专项评等多种测评模式,测评过程更加民主科学、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索搭建全市干部“负面信息库”,通过监督管理由“工作圈”向“社交圈”拓展,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由“行为管理”向“思想管理”覆盖,着力把关键人关键事管好。
严管厚爱 “谈”得更入脑入心
在全省首创组织部部长“十必谈”机制,对“躺平”倾向问题、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干部,开展有针对性地“十必谈”。同时,对经调查认定信访举报不实的,及时向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和本人通报调查结果,帮助干部澄清事实。今年以来,对15名存在“躺平”倾向的干部进行专题提醒谈话;对10名履行职责不够到位、工作作风存在瑕疵的干部,当面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为防止受处分干部丧失志气,对受处分干部实行跟踪管理机制,及时与其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同事谈心谈话,对事情前因后果再回顾,了解其受处分以来工作表现,帮助认清问题本质,卸下思想包袱,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明确边界 “容”得更精准有效
在全省首创事前试错备案机制,将事后容错关口前移到事前试错备案,划定容错免责适用范围,形成前期评估、中期审查、后期监督的工作闭环。采取“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对通过备案事项的赋绿码;对超范围实施、偏离容错原则的赋黄码,并警示提醒实施单位,在限定时间纠正的恢复绿码;对两次警示且限期内仍未纠正的赋红码,不再给予试错保护;对故意利用容错纠错机制隐瞒过失、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责任。今年以来,对3名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进行专题提醒谈话;对8名履行职责不够到位、工作作风存在瑕疵的干部,当面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燕 通讯员:桂荧岐
责编:刘金娇
审核:张耀龙(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