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管”进社区 大事小情更好管
近年来,针对社区治理中普遍存在的机制不健全、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普洱市思茅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下沉行政执法力量。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将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工作关口前置。秉持共建共管的思路,以面对面服务为桥梁,推动城市管理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给网格员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
共建树品牌,城管社区互促互进
思茅区综合执法局通过阵地联建、政策联学、活动联办、治理联谋,与兰花、通商南路、曼窝等社区紧密合作,共同攻克重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座谈会25次,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5次。同时,将“城管蓝”融入社区“党建红”,工作站进驻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单元嵌入网格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沉55名党员到11个社区,设立城管服务岗与市貌管理员岗,设立党建示范岗与7个专项小组,安排2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线城管人员与市容市貌管理员,构建全域服务网络,实现城管与社区互促互进。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纠正垃圾桶盖
共管有活力,基层治理落细落实
积极联合社区、物业与有关部门单位,打破“单兵作战”困境,建立“城管+部门+社区+物管”四方联动处置机制,变“单一管理”为“群策群治”。通过社区牵头、部门协同,今年联合召开业务培训会2次、试点推进情况分析会1次,城管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调研30余次。同时,搭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共享电信、移动摄像头400余个,完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城管职能延伸至基层末梢,形成“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大事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与基层治理水平。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文明养犬宣传
共治有温度,民生关切即呼即应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群众诉求,直面治理难点,制定问题销号进度表,将传统的末端“负面处罚”转变为前端“正面服务”。设置便民粘贴栏与线上公告栏,减少乱贴广告现象;在试点社区开展犬只摸排与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办理养犬备案90件、年检18件,开展宣讲4次,发放倡议书200余份。针对新小区建筑垃圾问题,召开专项培训会,从源头治理乱堆乱放现象。此外,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潮汐”集市2个,促进流动商贩与居民的良性互动,精准派驻市貌管理员,定期清理“僵尸自行车”,开展清理行动100余期,有效改善社区环境,社区治理更具温度与人文关怀。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梅君 通讯员:杨思懿 后俊曦
编辑:黄世俊
审核:黄芳(胡梅君)